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还反复描写了矿井口的火光,时隐时现的,这样的描写看似蜻蜓点水,但总让人感到富有深意。
第三个好的地方就是这篇小说里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说为死者换上烘烤过的衬衣的细节。
死了换一件干净的衬衣足够了,为什么还要烘烤呢?里面还写到她的儿子,他在楼梯的暗处用一把小刀在削一块白色的木头。
如果说没有这个“白”
字,就说他在楼梯的暗影里削一块木头,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够准确,有了这个“白”
字就准确和生动多了。
在这篇小说里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一部好的小说里是离不开这种描写准确的细节的。
另外劳伦斯的一些比喻也是非常的“原创”
,非常的贴切,他写葡萄藤爬满了小木屋,就像一个巨爪要把房子抓起来似的。
我还没有在别处看到过这种比喻。
这个比喻所产生的联想也很丰富,你能感到这个家庭的生活处处笼罩在外部的巨大压力之下,灾难仿佛随时都会发生。
北:我注意到开始的环境描写很像电影里的长镜头,很有画面感,很逼真。
你曾说过作家的早期经历对他的写作是决定性的。
劳伦斯的早期经历在这篇小说中也有表现。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矿工,母亲受教育的程度高于父亲,父母感情不和,等等。
这篇小说中是不是有劳伦斯的童年经验的转换?
莫:如果熟悉劳伦斯的出身经历就会知道,《**的幽香》中有他的婶婶的亲身经历。
他的叔叔在矿井里出了事,他的婶婶就在家里等待。
我想在伊丽莎白的形象里不但有劳伦斯婶婶的影子,也有劳伦斯母亲的影子。
劳伦斯的父亲是一个矿工,母亲受过中等教育,应该是一个中产阶级出身的妇女,他的父母之间隔阂很大,于是他的母亲对劳伦斯有一种病态般的母爱。
甚至这种爱到后来妨碍了劳伦斯和女人们打交道,他一恋爱他的母亲就妒忌。
劳伦斯之所以这样写作,之所以写了这样一些作品,肯定和他的亲身经历有直接关系。
《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等,都可以看出他的家庭环境在他的心灵上刻下的深刻烙印。
很多作家在刚开始写作的阶段都会有从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中汲取创作素材的过程。
如何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变成一篇小说,超越简单和局限,使它复杂化艺术化,《**的幽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小说中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女主人公等待丈夫不归,出门打听,回家等来了丈夫的尸体,和婆婆一起清洗尸体的过程。
但劳伦斯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而不令我们觉得沉闷,这样的效果是从哪里来的?他用什么样的语言和细节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得这么层次丰富意义深刻?如何从看似平凡没有戏剧性的生活事件中提炼出写作素材?我想这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对我们这样的老写手,同样也很有意义。
我觉得介绍这篇小说的意义在于,启示一个作家怎样把个人的经历个人的经验变成一篇小说。
北: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他一生的写作方向和写作主题。
你在和大江健三郎的对话中也提及这一点。
莫: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读一篇小说的时候没有必要了解一个作家的出身和经历。
而如果你要想深入地理解一篇小说,就有必要深入地了解这位作家的出身和经历,这样就会加深我们对他作品的理解。
读劳伦斯的《**的幽香》也好,读他的其他作品也好,如果我们了解了他的出身经历,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小说中的人物与作家联系起来。
我们会把作品当中人物的经历和作家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会获得一种亲切的感受。
这属于创作心理学的课题。
历史往往也是跟人开玩笑,劳伦斯在世时,名誉很不好。
他的大多数作品出版后都是一片谴责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