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与莫言对谈———关于劳伦斯和《菊花的幽香》及当代小说现状
banner"
>
时间:2004年5月10日
地点:北京国子监留贤馆
对谈者:莫言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编辑多人
关于劳伦斯和《**的幽香》
莫言(以下简称莫):昨天是母亲节,我在街上看见很令人感动的景象:许多穿校服的女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举着康乃馨花束,满脸神圣,匆匆忙忙,在人潮中穿梭奔跑。
我知道这些孩子急欲回家,把手中的鲜花,献给母亲。
晚上我重读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的幽香》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那些举着康乃馨的女孩的形象和那些虽然我没有看到但可以想像到的那些接受了鲜花的母亲们的笑脸。
我觉得《**的幽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小说,或者说是一篇歌颂母性的小说。
真正优秀的作品,必定会有多重意义。
读者在自己人生的不同的阶段读同一部作品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受。
二十年前我读《**的幽香》,当时的印象是作品中充满了神秘和压抑,最突出的印象是人的冷漠。
劳伦斯是一个善于制造神秘气氛的作家。
小说的很多地方充满了刻意或者是无意的象征。
时间过去二十年(最早读这篇小说是1984年,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的时候),当我再读这篇小说时,发现小说中洋溢着博大和温暖的母爱。
我作为一个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态的变化,对同一篇小说的解读已经大不一样。
过去感受不到的东西,现在感受到了。
如果再过二十年,再来读这篇小说,会有什么读后感呢?现在无法知道。
因此,我们今天来讨论这篇小说,只能是我们的看法,不是结论,更没有什么权威,仅供读者参考。
我相信来自不同地域、出身和经历不同的读者肯定会对这篇小说有不同的看法。
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编辑(以下简称北):在这么多小说里你为什么推荐了这一篇?
莫:首先,这篇小说中有既古典又现代的特征,很多部分都是古典的写法,譬如写到人物之间对话的部分,非常见功力。
但劳伦斯在许多部分又不知不觉地使用了现代的写法。
这篇小说里的劳伦斯风格并不是特别突出。
典型的劳伦斯风格的小说,比如说《普鲁士军官》《骑马出走的女人》等,其中有大量作家站在全知全能的视角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和描写的段落,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感受。
在《**的幽香》里,这种的描写较少。
我选择这篇小说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读完这篇小说我们可以联想到劳伦斯的出身。
即使是对劳伦斯的出身一无所知的读者也会知道这是一部写煤矿地区的小说。
煤矿地区的小屋、小屋前有破烂的铁路和走得很慢的小火车,铁路旁边生长着杂乱的植物,空气中充满了煤矿地区特有的那种气味。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劳伦斯对环境的描写非常见功力,看似漫不经心,并不浓墨重彩大肆铺张,而且一个景象反复使用,从而使景象产生了强烈的暗示。
我们甚至可以闻到小火车冒出的这种煤烟的味道,我们可以看到矿工身上粘满了煤渣的皱纹。
他反复地描写了矿井出口的卷扬机。
卷扬机有时是无声的,有时是有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