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个罪人也理应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那样,其他人由于害怕受到相同的惩罚就会不敢再去犯下同样的罪行。
这种感情的自然满足就会自动产生惩罚的一切政治结果:惩罚罪人,告诫世人。
所以,对我们来说,表现良好的人就值得报答,而那些引起人们愤恨的人,理应接受惩罚。
第二节论合宜的感激或愤恨的对象
只有大家都认为理所应当得到感激或愤恨的行为,才是合宜的对象。
但是,这些感情如同人类本性的其他感情一样,只有在得到一个公正的旁观者的充分同情和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旁观者的认可的情况下,才显得为大众所认可。
作为某些人发自内心感激的对象,显然应该得到应有的报答,这种感激由于与大众的心思相同而为人所赞同。
而作为被某些人所愤恨的对象时,就理应受到惩罚,这种愤恨是每个有理智和有道德的人所能接受和表示同情的。
在我们看来,当一种行为显然应该得到报答,那么每个了解它的人也必定都希望他得到回报,我们也乐于见到这样的报答。
当然,某种行为显然应该得到惩罚,每个人又都会对此显示出自己的愤怒。
因此,我们也乐于见到这种惩罚。
我们羡慕同伴交好运时的快乐,无论我们的朋友把什么看成是这种好运的原因,我们也都会同他们一起对此抱有喜悦和满足之情。
我们理解他们对此怀揣的热爱,并且同样也对他们产生爱意。
如果这创造快乐的东西遭到破坏,或者被搁置于一个他们无法触及关心到的位置,搁置于一个他们所不能保护的范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们除了再次见到他们失去了原有的愉快之外并没有失去什么,但是我们心里还是会因为他们的原因而产生遗憾。
如果为自己同伴带来幸福的是一个人的话,那么这种感觉就更能深深地体会到。
当我们见到他人受到帮助和关怀之时,我们产生的对受益者幸福的同情也仅仅是有助于激起我们对行善者所怀有的感激而已。
如果我们想象受益者必定用看待行善者的眼光来看待他,行善者的形象就会以非常善良和亲切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因此,我们乐于对这种能让我们感到愉快的感情表示同情,这种感情是受益者对行善者所特别怀有的。
从各个方面来看,这些回报都是与他们的对象相称的。
同样,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同伴悲伤失望,我们自己内心也会产生深深的遗憾。
因为我们的心与他的悲伤时刻紧密相连着,就很容易被他那竭力挣扎、力图摆脱痛苦的精神所打动。
怠惰而又消极的同情会使我们同他一起处于痛苦之中,我们乐于用另一种更为活跃而又积极的情感来代替它,由此我们赞同他为消除这种悲伤所作的努力,也同情他对引起这种悲伤的事情表示厌恶。
同上文描述的一样,当引起这些痛苦的是一个人时,情况更是如此。
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欺压和伤害时,我们对受难者的痛苦所感到的同情,好像仅仅有助于激发我们对受难者的同情和对侵犯者的愤恨。
我们乐于见到受难者还击自己的仇敌,而且无论什么时候,当他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自卫或报复时,我们也会迫切并情愿地帮助他。
如果受难者在争斗中竟然死去,我们不仅对死者的朋友和亲戚们的愤恨表示同情,而且会换位到受难者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愤怒并且表示同情,虽然死者已不再具有感觉或其他任何一种人类感情。
但是,由于设想自己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并在想象中使这个倒下的躯体重新复活,所以,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在内心深切体会他的处境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当事人不可能感到的情绪,然而这是通过对他的一种想象而感受到的。
我们在想象中为他蒙受的那种巨大而无可挽回的代价流出了我们的同情之泪,似乎只是我们心理上对他负有的一点儿责任。
我们认为,他遭到的伤害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我们感觉到那种在自己想象中认为他应该感觉到的那种愤恨,并感觉到假如他那冰冷而无生命的躯体尚未失去意识,他也会感到的那种愤恨。
我们想象他还在高呼以血还血。
一想到他受到的伤害尚未得到公正的裁决,就感觉到死者似乎也为之不安。
人们想象经常出现在凶手床边的恐怖形象,按照迷信想象的,从坟墓中跑出来要求对过早结束他们生命的那些人进行惩罚的鬼魂,都来自于这种对死者的想象和我们的愤恨所产生的同情。
对于这种最可怕的罪恶,至少在我们充分考虑惩罚的效用之前,上帝就以这种方式将神圣而又必然的复仇法则,强有力地铭刻在了人们心中。
不认可施恩者的行为,就不可能同情受益者的感激;或者,对损人的动机感到赞许,就不会对受难者的愤愤不平产生同情。
而且要看到,人们的行动或者意识不论对其受影响者——如果我们能这么讲的话——如何有利或者有害,在前一种情况下,如果行动者的动机显得不那么合宜,而且我们也不能理解他产生这种行为的感情,我们就不可能对受益者产生感激;相反,在后一种情况中,如果行为者的动机并不是那么的不合适宜,影响他行动的感情就跟我们所必须理解的一样,我们也不会对受难者的愤愤不平感到同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