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身上中的那一弹,是从别处炸开反弹的火箭弹,后来住院取出三十二粒小弹片,1977年他去世后遗体火化,发现肩胛骨里尚嵌有一残留弹片。
精锐的十二兵团七八万官兵,仅有三四千人逸出包围圈。
在这一场大战中,十二兵团的参谋长是萧锐。
他曾有起死回生的三个建议案,但不幸被黄维所否决,愤而请辞返回南京幸免被俘,1960年萧锐在台北三军总医院一年多养病期间,曾和他当年的部下攀谈:“犹不胜欷歔及痛恨黄维误国!”
(王文稷《谈18军徐蚌会战之失败》)
胡琏返回南京鼓楼附近18军驻京办事处,当即召集留守幕僚计算兵团兵力并研究地图,发现驻马店到徐州并无可供大兵团运动之道路,问题严重!
乃连夜向官邸联络请见蒋介石,于次日上午前往林园谒见。
胡琏报告:昨夜经与幕僚详细研究地图,驻马店到徐州并无可供大兵团运动之道路,尤其18军、10军汽车及三匹骡子拉的弹药车各有千辆,现仅有一条泥土道路绝无法负担。
前些天,他离开双堆集之前,曾特别指着原18军参谋长现任兵团参谋长萧锐,以诚恳语气,向黄维慎重介绍,推崇他为不可多得之战略家;再三叮嘱黄维要尊重他的意见。
11月18日,黄维在蒙城文庙召集师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听取战况报告后,兵团参谋长萧锐将军向黄维提出三点用兵建议:
第一案:一个军守蒙城之线(以一个师占领奶奶庙、南平集之线作为蒙城的前哨阵地,即第10军及第18师),两个军(18军、14军)转向东进靠向津浦路,一个军(85军)回驻阜阳,并负责维持阜阳到蒙城交通线之安全,作为兵团之后方依托(进可攻退可守)。
第二案:一个军守蒙城(14军),一个军过河(10军),一个军(18军)转向东进,三者任务均同第一案,85军仍同第一案。
第三案:两个军过河(10军、14军),唯任务较第一案再向前进攻,有利则继续向徐州推进,无利则对峙以待战机,18军仍依第一案东进,85军军部及主力置于蒙城之线,一个有力师守阜阳,一个师负责阜阳到蒙城交通线安全。
王文稷说,综论三案重点:一、强调东进津浦路,俾利紧急时形成犄角,或作为外援走廊。
二、强调掌握阜阳后方交通,以备紧急时与华中剿总张淦兵团呼应。
三、蒙城以北主战场从先前之一个师过河,到一个军过河,再至两个军过河,其主要着眼在进攻退守完全操之在我。
萧锐参谋长又进一步说明产生之背景:一、我18、10两军攻略蒙城及涡河以北要点之艰苦及重大代价!
二、据敌俘告称:刘伯承有五个纵队已先于兵团三日占领南平集、奶奶庙东西之线加紧构工。
三、我18军派出谍报报称:刘伯承两个纵队已尾随我兵团占领阜阳。
四、陈赓三个纵队于兵团自确山出发时,即在我左侧亳州与兵团同向徐州方向前进。
请司令官仔细考虑此建议的三个方案,并以第一案最优,第二案次之,第三案又次之,萧参谋长说完坐下静候裁示。
不料这样精心的筹划竟被黄维所否决,黄维并站起来大声宣布:就这样决定,散会!
萧锐见黄维一意孤行、蛮干,兵团此去凶多吉少!
乃立即抄拟电报交十八军通讯营(亦系兵团通讯营)加急拍发十八军驻南京办事处,禀报上情。
随后萧锐写了辞呈,请辞兵团参谋长职务,连夜送请黄维批示。
黄维在稍加慰留后即予批准,萧锐亦连夜与18军、10军各军师长分别打电话告知上情,互道珍重!
于11月19日搭由蚌埠运粮卡车,挥泪离开18军袍泽。
萧锐归程,一腔愁闷,难以言宣。
此处距兵团激战地区已有数十里之遥,而炮声隐约可闻,他的心愀然为之不欢,且北地早寒,草木枯黄,触目一片萧瑟。
这一派伤心惨目的景象,很像李华《吊古战场文》描述的悲切,黄尘匝地,歌吹四起,一种酸楚陡然袭来,萧先生禁不住为之泪下潸然。
以后的战况是,黄维以及四个军、师长均被俘,胡琏仅以身免,突围时乘战车被打断多根肋骨,由五个卫士轮流背负,自涡河北岸某渡口弃战车,行数十公里,抵会流集。
到了16日天明,到达怀远城西边,竟巧遇隔在包围圈外的18军骑兵团,而该团团长翟连运曾做过胡先生随从军官,胡立即受到妥善照顾,迅速被护送至上海同济医院治疗。
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另有18师师长尹俊、75师师长王靖之突围脱险。
孙立人悲剧,幕僚不成气候
孙立人后来在台湾走入人生弯路,陷于举世闻名的冤案之中。
他在1955年秋被软禁,直至1988年恢复自由,后半生委屈凄凉,固然跟他与黄埔系斗法渐处劣势有关,但他的悲剧,更与两个因素有密切联系。
一是他的性格,一是他的幕僚不成气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