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十三章 蒋纬国锐眼识人(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蒋介石看他口气如此之大,很惊讶,纬国解释道:“刚才是冷眼旁观,发现刘斐一直在用眼角余光瞟父亲(蒋介石),看老先生您的反应。”

当蒋介石对某一句话有所赞许时,刘斐就将这句话相关的东西放大聚拢,拼凑在一起,以期迎合蒋介石。

蒋纬国断言,刘斐所做,绝非他有什么智慧可言,纯粹是投机的做法。

他提请蒋介石要有所警惕。

所以,蒋介石有时候直接到战区指手画脚,一些历史学家就口耳相传,认为他越级指挥,触犯兵家大忌。

实则,他就是为了避免在热闹多的地方泄露机密。

如此一来,参谋本部的情报或命令就成了一个附带的欺敌计划。

这可说是蒋介石极为高明的地方,他有所预感,他留了一手。

蒋纬国也看出了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等人,当时就向胡氏郑重警示。

胡宗南居然还向蒋纬国要证据!

蒋纬国说,没有证据——但是这么两个优秀青年又是大学生,愿做正式军人,却不下部队,极有兴味粘附在您身边许多年,却又只做一个上尉,图什么呢?而且做得那么勤快,那么有兴趣……蒋纬国实在窥破了熊氏等人的作为,因为反常之处太多,他就是根据常识来判断。

情报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不固定,必须通过适时适当的运用,才能提高其价值、发挥其作用,未加运用的情报,不产生价值、不发生作用也。

幕僚中重视运用情报甚至于懂得运用情报的,仍属稀少。

因为他们在基本观念上,并不认为这也是经常业务之一。

当时刘斐等人的行为虽然诡秘,但也不是无蛛丝马迹可寻,且有各级参谋从不同角度观测出的种种异象,中枢对此等人即使不能采取断然措施,也可将其挪移至非关键单位,使其对战略情报及部队布防情况不能直接掌控。

否则,几十年后从公开的文史资料来指认、痛斥、感慨,又有何益?因为,两三代人的生命已经在苦海中流逝殆尽了。

从幕僚角度说,当时的情报——各级参谋的感知、预感,都未能得到适当的运用,所以这种感知虽然非常真确,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搜集情报并非易事,有时竭尽心智。

有时冒险犯难,如果不作有效的运用,不仅暴殄天物,而且劳民伤财,一切的努力都变了徒然。

越级指挥之谜

多年来的文史资料回忆,电影及文艺作品,多将蒋介石描绘为一个颟顸固执,尤其在内战的最后关头,将他的一些难以解释的指挥特征视为一根筋、不可理喻、小儿科,认为是他的性格中的弱点被时局放大,所作出的不可理喻的行为。

据《辽沈战役最大卧底》(《文摘周报》,吕春)介绍,卫立煌愿意尽快结束内战,决心站在人民一边,因此,“卫立煌到东北,除要求派援军外,只能按兵不动,故意贻误战机。”

所以,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召集师级以上军官训话,大骂东北将领消极避战。

蒋介石还抛开卫立煌,亲自指挥。

实际上呢,蒋介石之所以越级指挥,他有他的隐衷。

《蒋纬国口述自传》,首次对此越级指挥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按常理出牌,而且越级指挥也是指挥上的大忌,可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许多高级将领指挥部队,到最后却使得部队四分五裂,父亲只好亲自逐次将部队整合起来。

每当他亲自指挥的时候,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越级指挥,但是事实上他是将部队整合,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父亲为了后勤补给的方便。

我们的野战高级军官,往往疏忽尔后的部队行动与后勤补给之间的联络,父亲亲自督导下一级或下二级的部队开往某处,使前方部队与后方补给能够连接得上。

第三个原因则是对某一个部队有怀疑,不得不临时给予任务,将部队调开。

这点是事前不能说的。

有的时候,父亲将特别亲信的部队临时调来,该部队的上级不一定知道。

还有一个理由则是就近派一个部队,脱离战斗序列,前往某地区执行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家团宠小福宝带着暴君野疯了都市绝品医圣江湖风云第一刀我是大渣男[快穿]少年王鸿蒙至圣道全球进化:我有属性面板穿书后她与反派大佬相互娇养怪物乐园天降小郡主!夫人在线上演三从四德钢铁皇朝农门药香:拣个郎君来种田快穿之我是反派的金手指我在忍界靠经营暴富重生之萌娘军嫂神界红包群上门狂婿这真是转生眼深暗之末我真的是捡漏王盲眼王爷红玲妃扫描你的心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探秘全球从缅甸宝藏开始大王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