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语堂先生的《日本必败论》,后收入《拾遗集》。
文长近两万字,发表于《宇宙风》1938年7月。
此文注意到的人不多。
实则此文有它相当的重要性,文分七部分。
一则总论。
先从国际经济贸易来谈日本的劣势,着眼于战期的长与短,为胜负之关键。
又断言,此战争为两败俱伤,中国若胜,日本固然是失败;即中国不胜,日本亦败。
二则论军事。
分析日军初期侵略中国的重要交通线,算出总长,算出部署,再得出军力及战斗之消耗,比较双方武器及军火接济。
三则论政治。
分析日本的暴虐,此为导致其政治失败的关键。
认为南京大屠杀为近代史第一大屠杀,国际知闻;日本对中国平民实施狂轰滥炸,为国际上所痛恶。
华北及其他地方的政治建设,为抗敌要具,期间也谈到八路军的民众组织的成功。
四则论经济。
为中国持久抵抗能力与日本金融财力之互相消耗,力先竭者先输。
此节相当详尽,细数日本之军工和商用原料、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公债、准备金……林语堂先生依据美国报纸及他种媒体的数字,列出日本当时几年中的财政预算,有几十组数字支持他的论点。
五则论外交。
在波澜交错的各国时局中,分析俄、美、英等国的反应。
他称英国外交为事实主义,美国为感情主义,说美国的舆论最为重要,国会受舆论牵制,而制定政策,美国民意已知日本若征服中国则为美国劲敌,所以必然来加干涉。
最后还有《撮要》等章节,要而言之,眼光远大,论事则高屋建瓴,观察则气势夺人,观点则正大磊落,是可用可读可传的好文章。
林语堂先生此文也鄙视汉奸的作为,有警句曰:“日本军人开棺将此辈陈腐尸体暴露于世。”
可知彼辈为傀儡,为政治生活所淘出之渣滓,亦明矣。
从间接与军队发生关系,到直接进入战斗序列,可以说是书生从戎、君子豹变的一个过程。
知识青年从军,到驻印军和远征军的最多。
规模空前,为有史以来所仅见。
远征军的配备及训练都是美国化的,包括驾驶、跳伞等特种训练,训练科目由兵器到战术,学科、术科及思想并重。
多安排在王牌部队及宪兵、教导队、译员训练班、无线电训练班及派赴美国受训的海空军等单位。
缅北大反攻,如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戌诸战役,学生军作用极巨。
中国数千年专制政治锢蔽积压,人民忍受已达极限,此时又受外力的全面侵迫,改革的呼声可谓贯彻于上智与下愚。
在反抗的过程中,对于自由的生活方式,对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社会,冀望高于一切,仿佛天鹅肉般的**。
此时若需作局部的牺牲,也竟出于大多数人的意愿。
所以,茅茨土阶,粗衣粝食,而能安之如怡。
知识分子的表现,其情形令人快慰,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
战后,有的大知识分子厌倦与日俱增,乃是在付出绝大牺牲后,对政治不上轨道的严重失望,竟至结束性命,如戴季陶、陈布雷先生,实在是久闷不舒变本加厉的深悲大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