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多次出生入死,也曾碧血染征袍。
他每年都要两度到慈湖,向蒋介石磕头,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秋季,蒋介石的冥诞。
一边磕头,一边痛哭流涕,感戴他的知遇之恩。
晚年,他预感他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便要侍从参谋备齐他童年读过的经典,预备全部温习一遍。
然后,他说,读书人要收摊子了!
回顾他雄奇险峻的一生,他说:我没有交白卷!
他就是民国书生俞大维,一位伟岸深沉的高级幕僚。
在哈佛读书期间,和俞大维往还频密的是他的表哥陈寅恪。
傅斯年尝言,陈寅恪和俞大维是中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各为苦难的中国读书人放一异彩。
1944年秋季,俞大维参加中美联合参谋本部,和接替史迪威的魏德迈共事。
因为相同的求学背景、相近的性格特征,两人结成莫逆之交。
俞先生在参谋本部,倡导事件及时办理,即来一件办一件,要求僚属服务到家,具有主动解决问题的参谋作业本领。
参谋长魏德迈,每天上午准时举行参谋汇报,问题、缘由、办法,简捷干练,时间多在一小时之内。
先由各单位汇报,然后是讨论罗列各种办法,最后由参谋长裁决。
拖拖拉拉踢皮球那一套在这里是绝对不存在的。
俞大维和魏德迈都是留德出身,且时间相近,求学于德国国防参谋学校。
这家学院是所谓千锤百炼的“鬼精灵”
高级参谋养成所,学业负担很重,魏德迈一度劳累至几乎吐血,多亏他的德籍夫人百般鼓励,才没有中途辍学。
在公共场合,俞大维和魏德迈说英语,私底下,他俩都用德语交谈,心有灵犀,全无挂碍。
不论是在兵工署,还是交通部任内,他和僚属、员工商量工作,谈话都采用研究、提议的口吻,对方则如坐春风,如有未周之处,他就会说,假如这样改进,也很好,大家就知道这是他所不满意的地方,等他走后,大家就会自动改进。
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的行政效能,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产生广泛影响。
他以规矩共遵和素质提高并举的方式,塑造其高尚的职业道德,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勤于政事、办事公道;又在行政过程中养成官德,也就是权力道德,如清正廉洁、诚实无私、遵纪守法等,一度成为行政机关的楷模,前来学习观摩者挤破门槛。
所以僚属在他手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交代的事情,能办不能办,一定要有下文。
长期抗战得保枪弹无缺,俞大维功莫大焉。
抗战军兴,所有的兵工厂在俞大维督运之下,由人背马驮,爬山过坎,转运西南,然后披荆斩棘,凿洞开工,加班增产,创造了罕见的中国式奇迹。
兵工厂,到了抗战胜利,已有18所,分布在西南各省,除了直接生产武器,还有机械、化工、冶金、光学等的研究及生产。
俞大维审时度势,因为当时日军武器整体上优于我国,假如两军在三阳线——洛阳、襄阳、衡阳拉开作战阵势,则日军的重兵器将失去作用,而我军兵工署所造迫击炮、机步枪在抗战后期,其性能已优于日寇武器,如此则掌握胜算之主动。
他到兵工署就职,第一把火就是订立对外招标的黑皮书。
以计算成本,作为招标签约的依据,并规定任何采购案,承包商不得向承办单位赠送财物,否则全案作废。
此令奉行,立即杜绝原先军火采购中贿赂公行的流弊。
管理方面实施了技术提升、成本核算和兵工会计制度。
到抗战前,更建立了弹道、光学、冶金、精密技术等多个研究所。
并在抗战之初,就在各兵工厂实行了福利社会的一套方法,成立眷村及子弟小学。
交通部任内,他移植了中美联合参谋本部的工作方法,随情势的变化,布置大型图表室,配属通信系统、设置通信网络,再加译电、分析、审阅等功能,使图表变成动态。
交通的进步,立竿见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