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对日军的进攻估计,大兵团运动困难,对双方都如此。
估计日军将利用赣江阻碍将国军顺势纳入其包围圈。
我军决战地点的选择,力图避开日军重炮的射界,决定向西牵制,逐次抵抗,潦河南岸向北反击,将日军反包围于奉新、安义地区。
故采取诱敌深入法,对鄱阳湖至潦河部队,实施纵深配备,多路火力封锁港汊阻挡日军登陆。
修河南岸部队先防御,后逐次采取攻势;控置部队采取东西两面夹击的态势;交通方面,将日寇即将进攻的地带道路全部破坏……
这个计划送交薛岳斟酌时,已经打了一个折扣。
罗卓英又对修河南岸部队予以调整,参谋处非常着急,但无法制止,又打一个折扣。
3月中旬日军首先向罗卓英部发起第一波攻击。
“不断由突破口注入兵力,并在修河北岸升起气球,指挥炮兵向我阵地密集射击,继以猛烈冲锋,(我)49军不能支持,向南溃退……”
日军又攻其侧背……于是当时国内哄传,罗卓英连失三城。
第二阶段日军由其所占领的安义,向东突进。
此时参谋处的意见,认为日寇孤军深入,可利用还有战斗力的部队和援军接战,有可能转败为胜。
薛岳考虑良久,决定放弃南昌。
原因是,他要迁就罗卓英,因为罗氏在蒋介石和陈诚面前说他的好话。
战区参谋长吴逸志特别嘱咐参谋处,要照顾薛岳和罗氏的关系!
于是撤兵遂行,南昌失陷了。
参谋处乃专业幕僚,他们的作战计划出于至诚,但却要受到接踵而来的人事干扰,幕僚作业不免大打折扣。
南昌失陷,蒋介石大怒,命令他们抵死反攻,结果还是由罗卓英所部打头阵。
国军利用地形、工事熟悉的优势,夜间进攻。
打了三夜,日军猛烈还击,部队进攻受挫,只好不了了之。
南昌的失陷,参谋处认为抗战初期阶段,不宜硬碰,因此部队配备宜以纵深方式排列在河流沿岸,方不至于一旦突破就不可收拾。
另外,急切放弃南昌,等于放弃了四、五个打击消耗敌人的绝好机会。
时间、兵力、机会都完全没有问题,对当时还在国军手中的赣江沿线的天时地利的利用白白放弃,不知是畏敌还是见不及此,总之,在参谋处看来,如此断送名城南昌,那是非常可惜的。
幕僚策划不周战事仓促落败
石觉《南口会战前后杂忆》,谈到抗战初期的南口会战,大本营鉴于华北危机,决心集中5~7个师,设防于南口、张家口一带,保持察南战略要地,以为冀、晋、豫方面大军作战之侧背依托。
但此次战役属被迫仓促应战,战端甫启,陷于逐次使用兵力之苦境,牺牲惨重,支持十余日后全线溃退。
关于各级作战幕僚的作用,他特别在检讨中指出:幕僚人员,未作战场地形交通调查,并先到单位配备图亦未调制,带路人员亦无准备,让增援部队临时找方向摸道路,实属有亏职守。
实属痛心之言。
足智多谋:高级幕僚俞大维的大将风范
他说,防务长官的办公室永远在前线。
他是抗战期间中训团十数万人的兵器运用总教头,他是神射手,曾经远距打中一一飘空的活动气球,令丹麦军火商目瞪口呆。
他身先士卒、冒险犯难,经常和下级飞行在风高浪急的海面上空,在高厚的云幕层中穿行,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他是功夫深沉的弹道专家,闻泥土而知炮弹来历。
他是数理逻辑的专家,他听过爱因斯坦的课程,他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论文《数理逻辑问题之探讨》,发表在德国最著名的数学杂志,是在该杂志发表论文的第一位东方人。
他对现实中危急存亡之秋的伟大的爱国者,表现深沉的敬意,他也有他的英雄崇拜情结,景仰饱经忧患、屹立不摇的伟人。
美军史慕德中将赞美他:俞大维先生是一位令人仰慕的君子,一位令人惊奇的思想家,为其平生所遇最有学问者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