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十二章战时幕僚团
banner"
>
1938年又有战时幕僚团的建立。
战争开打了,对方来者不善,海陆空大打出手。
范围逐渐扩大,我方对军政幕僚的需求顿然增加。
陈布雷回忆说,涉及战争的各个专门问题需要搜集资料,分类研究,交由中枢甄别取舍;各方所上条陈以及请示之文件,由于量大,须有专人签拟,然后交由统帅审查决定。
当时国中各方有志之士,自愿投效者很多,亦应有专门机关从事延揽。
遂由陈布雷出面,请示蒋介石,获准在军委会内设置参事室。
早期以朱家骅为参事主任。
不过对此参谋团,陈布雷也有他自己的看法。
早在抗战前三四年,熊式辉等人就力劝蒋介石,要在蒋介石的周围组织类似智囊团的机构,而陈布雷主张慎重从事。
他认为,智囊团本身的延揽,就需要有高人主持,假如见闻不广、心思欠周之人得任幕僚职位,就纯粹是多一累赘。
他以为,先前不久的南昌行营的设计委员会,作用就不大。
陈布雷直言,智囊团这种名称,他始终以为不适合用于中国。
但是参谋问题怎么解决呢?他以为,可以延揽具有专门学问者、通晓政理者若干名,以备咨询,而战时已有各种专门军事参谋机构,已经足够。
抗战期间的幕僚考选
抗战期间,对于军政首长的青年幕僚的考选,当时任何应钦参谋的陈桂华曾谈道:“何敬公要求参谋的条件是要学校成绩好,会写文章。
何敬公是参谋总长,有很多讲演和讲话,参谋要会帮他写稿子。
我陆军大学毕业考前几名,我还参加军事论文比赛得过第一名,所以,他选了我去。”
那时候,他和汪敬煦都是何应钦的侍从参谋。
他本人是黄埔军校十一期毕业生,1940年考取陆军大学,1943年毕业,8月开始给何应钦将军做侍从参谋,前后有六年的时间。
抗日战争时,蒋介石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下有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先是何应钦。
另外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也是蒋介石,参谋长是美国的魏德迈,底下有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由何应钦兼任。
幕僚文化素养,显然是考选的重要一环。
抗战一开始的时候,有的部队害怕面对记者,害怕负责任,于是干脆就说,打仗都来不及,哪有闲工夫来招待记者啊。
前线将领对新闻记者的工作是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的,有一次曹聚仁在开封访问孙殿英,他就不懂得新闻记者为何要采访,后来经过他的幕僚解释才和新闻界谈起了战场上的掌故。
有一天晚上,他在会场上作朴素的演说,他说道,别人没做过汉奸,不知道汉奸的滋味,“我孙老殿做过汉奸,尝过这味,以后孙子王八蛋才做汉奸”
。
曹聚仁说这是英雄本色,脱口而出,是很好的新闻材料。
孙殿英这样的人,如果遇到好一些的幕僚为之策划,会少干一些坏事,并可善用其勇,否则只是一味的莽撞。
当时中高级将领中的文化素养较高,但是军队的下层和底层就很成问题了。
曹先生举例说,有的哨兵检查记者的通行证,倒持着那张证纸,乱看一阵,糊里糊涂就扣住了,糊里糊涂就放行了,中央社记者曾在湘西被扣,真使人哭笑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