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
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即为陈先生手笔。
他这样一个极为自信的学者,后来竟堕入极度的失望之中,竟然服用过量安眠药而自尽,结束了雄奇而又委屈的一生。
政论文字的天才
陈布雷从1926年至1948年,长达二十余年,为蒋介石之心腹助手。
他长期担任侍从室二处主任兼五组组长,他的心理背景乃是:“愿为公之私人秘书,位不必高,禄不必厚,但求能有涓滴为公之助。”
他最重要的幕僚作业,是为蒋介石撰写重要文章、文告,《对张、杨之训词》《西安半月记》均出其手。
他的回忆录写至1938年,实际是他的自订年谱。
他的文章逻辑严密,思虑深远,而他的修养,遂于经史,学问淹雅。
其幕僚作业,思虑绵密而治事周至。
他在浙江高等学校读书时,大量涉猎中英文名著,历史由沈尹默教授,称做掌故史,偏重文化史内容,另致力于19世纪晚期宪法史、比较宪法等课程。
那时他已剪去辫子这“可耻之物”
。
1911年,他22岁,革命思想业已初步养成,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对学生说“望汝等不以此为止境,须知中国方在开始一前所未有之改革期也”
。
1911年,戴季陶到他宿舍,力劝他到东北,做蓝天蔚的幕僚,他不愿离开《天铎报》,婉辞之,季陶还埋怨他胸无大志。
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撰发《对外宣言》,初稿为英文,王亮畴交到上海《天铎报》,报社总经理陈芷兰说是陈布雷即能翻译,亮畴不信,马上现场试译一段,都觉得不失原意,遂由他全篇译之。
亮畴又将文字润色一遍,《天铎报》刊之。
次日,民立报的徐血儿对于右任说,此文被《天铎报》译之先登,可惜、可惜。
到了1938年夏,三青团筹建,刘健群执笔草拟《宣言》及《告青年书》。
蒋介石指定此二稿必须交由陈布雷修改,当时正撤退,辗转重庆、武汉之间,五易其稿,仍觉原稿难以改好,最后不得已放弃之,由潘公展重新拟稿,布雷加文学润色,才通过。
旧时幕僚,替人捉刀代笔,就其撰述公文而言,不须文采,只要没漏洞即可称佳。
《幕学举要?总论》谈到这一点,尝谓“文移稿案,原属平浅。
留心细看,习练久则自知之”
。
只要不出常识笑话就很不错了。
但是陈布雷的文章相反,他写得专业、实用而文章气势逼人,而又妥帖安稳,将难以照顾周到的文章难点处理得恰到好处,可称调和鼎鼐之手。
也正因为太过用力费心,惨淡经营,他的身体透支迅速,到自戕前,尚属人生壮年,却已无法支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