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南昌行营时代,地位升到极顶。
张群在这时被任命为南昌总司令部的总参议。
陈布雷亦于此时入幕。
这是一个档次很高的幕僚班底。
黄郛、张群二人,都是政学系重要人物。
黄郛二次革命倒袁之役,进攻上海,任陈其美的参谋长。
李宗仁第一次和他见面,“但见其风度翩翩,能说会道,一望而知为一十分干练的官僚”
。
当时武汉的报纸对他攻击不遗余力,骂他是政学系北洋旧官僚,军阀的走狗,他早年和蒋介石换贴是拜把子兄弟。
蒋总司令在纪念周上大发雷霆,说黄郛是他私人的好朋友,难道我们革命,连朋友都不要了吗?(参见《李宗仁回忆录》,三十二章)
张发奎对于张群出任行宪后第一任行政院长的看法,“政学系是一群渴望做官的人,那是一群没有政策的官僚”
,譬如熊式辉爱摆官僚架子。
政学系影响近现代中国政局不可谓不大。
北洋系垮台后,梁启超的研究系、梁士诒的交通系、王揖唐的安福系等,皆偃旗息鼓,退出政坛,唯有政学系则门庭刷新,人才于行政方面颇为出色。
中山先生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鉴于过去组织松懈,纪律废弛之失,在东京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
黄兴因意见保留而赴美,居费城,仍从事反袁运动。
先后追随之者,如钮永建、李烈钧、李书城、陈炯明、柏文蔚、方声涛等隐然唯克强先生的马首是瞻。
这部分在美的同志,乃创设欧事研究会,作为交换意见的中心机构,民国四年即1915年又改名政学会。
次年,袁世凯暴卒,旅居美国的党人相继归国,黄氏本人不久亦回到了上海,政学会即无形解散了。
黎元洪继任总统后,原在美国参加过政学会的议员,即提出政学会这块旧招牌,来和其他政团抗衡,其中骨干如广东杨永泰、湖南钟才宏、直隶谷钟秀、江西汤漪、云南张耀曾、四川李为纶、湖北韩玉宸等,颇为活跃,但与黄克强先生已毫无关系。
1931年胡汉民通电指摘南京当局电文中特别提起政学系云“政学会员昔虽曾隶党籍,自袁氏窃国,即已叛离。
杨永泰、章士钊、汤漪之流,或依附军阀,或假借文字,以反对吾党及诋毁总理者,无所不用其极。
民国七年总理南下护法,杨永泰勾结桂系,窃取政权,排斥总理以去;十年粤军援桂,杨永泰受北洋军阀伪命,亲赴雷州就安抚使伪职,抗拒义师,为桂逆张目……”
这样的斥骂并不影响他们的纵横捭阖,自1929年杨永泰得到黄郛、张群的引掖,受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
杨氏余次拼命表现,对政治军事问题,颇多建议,每被嘉纳,加以李根源、章士钊住居苏州、上海两地,常为杨氏制策,相得益彰。
政学系落寞不久,又趋于卷土重来的境况了。
雷啸岑先生说,政学系没有组织的形式,完全是以人事关系为生存发展的基础,他们殆如蜘蛛结网,随处蔓延,不露痕迹。
端赖领导得人,肆应有方,无形之中构成一种潜力,称雄政坛,以争取个人的功名富贵而已。
从民国六年以至大陆易帜的数十年间,政学系在北洋军阀政府与国民革命政府之下,皆能够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兼而有之,主要是人才关系。
因为他们注意吸收一般没有既成的政治派系背景的人物,而这类人在政治社会占着多数,即不乏才智之士,尽入彀中,此政学系之所以成为不倒翁也。
(雷啸岑《政学系与现代中国政局》)
CC派人物对政学系的反击。
元老人物如邹鲁、张继、谢持等人出面或讲话,宣传当年政学系反对孙中山的罪行,要求将政学系人物从国民党中赶走,从蒋介石身边赶走。
奔走于国民党元老之间,请他们出面,向蒋求情,将国民党湖北、江西等四党部交回中央党部即二陈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