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部称“辫子军”
。
1917年6月,他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
至12日为段祺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被通缉。
张勋复辟,也促使康、梁彻底分家。
张勋复辟将尊孔和独裁专制进一步联络加强之,其中康有为跳得最欢,他们不长进的行为,导致儒家学说不幸成为民主的对立面。
在激进的知识阶层眼里,儒学日益与专制愚昧相重叠,成为中国进步的主要障碍物。
萧公权说康有为“在19世纪走在知识界之前,而在20世纪时远落后于当时的知识界”
,“康氏自己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造成儒学的式微。
在戊戌前夕,他勇敢地将儒学与专制分离;然而在政变之后,他以保皇会首领自居,自戊戌至辛亥,反对共和而主君主立宪;复于民国六年(1917年)以及十二年(1923年)两度参与复辟,使他的形象与帝制认同,因而被许多人视为民国之敌。”
实在是见道之论。
张勋死了,康有为没事儿。
到了1925年,他又主张拥立溥仪皇帝,依然时刻梦想依托实力人物干一番事业,博取功名富贵,亟思有所表现。
《清史稿》将他与张大辫子合为一传,放在殿尾的一卷,也算大有深意的。
康有为倒是不愿放弃他的独立性,在那个混沌的社会,倒也很好地保持了他的“独立性”
。
没有人做他的思想工作,或者改造他的思想,倒是他当仁不让,力图给国人或强梁灌输他的思想、他的意愿。
这较之后世那些被迫一步步放弃独立性,一步步走向污秽泥潭的知识分子,佛也救不得,他康圣人,倒不失为命好!
当幕僚的出主意,力求实施,荒不择路,饥不择食,所凭者,三寸不烂之莲花舌,一大肚皮之馊主意。
他在技术上甚至没有徐树铮、杨永泰那些人的头脑,也没有王士珍、饶汉祥的胸怀,而欲成事,直是拿他人作牺牲,根源就是他的当教主的思路根深蒂固。
这样的人,搞儒教,儒教很难看;搞民主,民主走样子;搞立宪,立宪变成交换。
对自身提出的主义,孙中山是功不必自我成;康有为是非由我成不可。
即使是他人的思想,康氏也很愿意插上一脚。
他的实践,因霸王硬上弓而瘸腿,但他却乐此不疲。
较之孙中山、谭嗣同甚至梁启超等人,他,康有为既不是颈血溅诸侯的英雄,也不是上下其手娴熟裕如的政客,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大俗人,就是一个名利熏心的好货之人。
作为一个大学者,他又独有一份盲动的愚昧,这愚昧常常是深不见底。
过度的雄心会忽略物质的攫取。
唐德刚先生论袁世凯,说他既无玩物丧志的恶习,也不收藏什么古董字画,品箫吹笛,风流自赏;平生所好,唯抓权秉政,纵横捭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动物。
这并非什么品质,而是用志过分专一,其他相对忽略,顾不上也。
大凡一个目标固守,心有所寄的野心家,往往对物质利益视而不见,但康有为是一个例外。
与其说他对哲学感兴趣,不如说他对物质情有独钟;与其说他对权力感兴趣,不如说他对精神操控念兹在兹。
多货伤德,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