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陈友仁不特在派系中裂变,而且他的私人友朋之间也发生裂变,那种选择性精神失明,从此困扰他而不稍离。
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枯萎,和他个人的性格,和他的自我揠苗助长、自我的想当然,不能不说关系至巨。
1875年,广东顺德籍的陈友仁生于西印度群岛,他先在北洋政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事情,1913年任交通部法律顾问、英文《京报》总编辑。
他接近孙中山,比戴季陶更晚,迟至1916年才认识,1918年始南下追随。
次年在上海创办《上海时报》,常以英文撰述辛辣之时评,此时孙先生正在上海撰写《建国方略》。
他曾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中国政府参加了巴黎和会,以后即任孙先生的外交顾问。
孙中山的《致苏联遗书》也由他来代为起草。
他的英文水平极佳,在孙中山先生晚年,他任其外事顾问、英文秘书,这是1922年的事。
中山先生去世后,此公虽然活跃,但似乎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宁汉分裂期间,他异常活跃,他在这期间的《申报》上几乎每天和读者打照面,是故坊间亦称武汉国民政府为“陈友仁时代”
。
1933年,他参与闽变,任福建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流亡巴黎。
1938年回香港参加抗日活动,香港沦陷时被日军拘禁押解到上海,多次拒绝参加汪伪政府。
20世纪40年代初在上海病逝。
中山先生去世后的岁月,此公思想较为偏颇,1927年后访苏,头脑偏向一条道,所谓固执己见,达于极顶。
一切的所谓铁腕外交,不随时变,这就不可避免走进死胡同。
一会儿联汪反蒋,一会儿蒋汪俱反,对宋庆龄也是忽近忽远,屡生纠葛,怨天尤人,竟至于参加福建事变,可说中青年时代的一点聪明才智,挥霍得一干二净。
不过他在1927年前后,曾通过张静江向蒋介石引荐陈布雷。
他认为陈布雷文章流畅犀利、笔调苍劲古朴,传统伦理观念强烈,正是蒋所瞩意的类型。
蒋介石因北伐军次南昌,一见之下,大为首肯,遂由陈果夫介绍陈布雷加入国民党。
自此,陈布雷追随蒋介石长达21年。
此事,算是幕僚引荐幕僚,间接而言,可说是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幕僚作业。
同盟会的铁血派——何晏、雷铁
何晏,即何静澜,湖南道县人,少不喜寻章摘句。
自谓大丈夫当立奇勋,以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入湖南陆军小学。
后与蒋方震、李书城在粤西开办干部学堂。
从戎关东,运动军队。
辛亥革命后,北伐军有解散之虞,何晏大痛,说是南方无人,受袁世凯愚弄,将噬脐莫及。
回到湖南后,辄叹息不止,以为我辈以无数大好头颅购来之共和,将为袁氏一人摧残殆尽。
此时当蒙古独立,他出面组成蒙事调查团,深入漠北。
宋案发生,返回京都,对友人说,一当预备战事,一当效法张良以博浪之锥对付袁世凯。
二次革命入军队督战。
失败后,为暗杀袁世凯作切实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