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说,不完全推倒当时极其腐败的统治,而建立一个贤良政府,则社会难以实现任何改进,更无法建立起纯洁的政治。
他认为中国的成文法还算好,但是绝大多数违法的事情都被曲解来附和僵死的字眼,因此就算是英国短时间到中国任职的官员也会随行就市,变成官僚贪污阶层的成员。
中山先生认为中国长期遭受四种巨大的苦难:饥荒、水患、癔病以及生命财产的毫无保障。
他指出前面三种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预防的,对于苦难来说,它们只是次要的原因,中国所有的一切灾难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普遍又有系统的贪污,造成了饥荒、水灾、盗匪长年猖獗……中国的这些灾难绝非一种自然的状况或者气候地域的产物,也不是群众懒惰无知的后果,因为群众的无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官僚贪污所造成。
黄河的管理人就是河道总督,他下面有一群属员,他们曾经花了很大一笔钱来买他们的职位,因此他们必然要贪污。
渗透在海关的贿赂能够使一切贸易——包括外来的和本地的——完全瘫痪。
跟水患和饥荒一样,癔病也是人为造成的。
中国气候总的来说还不错,但清帝国的一些城市人烟稠密,污秽到了极点,饮用水肮脏到了难以形容的地步,未来的资本家肯定不愿意到这样的国家来投资。
因为财产和生命同样为行政当局所漠不关心,遍布全国每个角落的贪污使得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它直接促使了盗匪的产生。
根深蒂固的贪污遍及全国,如果不在行政体系中造成根本的改变,那么即使局部和逐步的改革都是无望的,诚实的官员无法生存,他也必须接受贿赂才能支付他的上级对他的索取。
中山先生论证这恶性循环的套中套,说明任何局部的改革都无济于事的,而必须自根本下手。
他还证明了中国官场的所有提升的途径都已全盘糜烂,譬如科举出身、行伍出身、捐班出身、保荐贤才出身,所有这些都要行贿,就算是最出色的应试生员亦然,如不行贿,那就连很卑贱的职位也轮不上,只好当一个白丁赋闲在家。
派到外省的官吏,一到省里就必然向督抚及其随员行贿,少数的官缺自然就给出价最高的行贿者。
另外,升官会受到皇帝的召见,但他到北京需要先去登记,就算是李鸿章进京朝见时也不得不付出巨额的门包和贿赂,贪污恶习是如此冷酷的公开。
文章控制着一个论述的总的关节,适时举出恰切而触目惊心的例证,譬如军官的升迁也充满官职和肥缺的买卖关系。
另外中国军队的将军要提升大量的士兵,但是这些中国人的名字只存在于花名册上,新来谋事的人愿意照黑市价格付款,无数笔买卖就成功了。
贪污、行贿、任用私人以及寡廉鲜耻的对于权力和地位的买卖在中国是普遍的,政府意味着不可救药的贪污。
另外中山先生论证了排外的是官吏而非群众,是清政府而不是乡下的中国人,但是他们会在一切变乱之后把责任归咎于人民。
民间的事业一旦露出有利可图的苗头,清政府就会派人来接管。
外国输入的工程、从外国买进的机器,完全处于无知官员的挥霍浪费之下。
如果外国人希望将机器文明输入中国,以为中国的新生就会开始,这真是和使吃人的野兽改用餐具并将它们变成素食者是同样的荒唐。
中山先生的分析证明,对于中国的专制者,无法保有丝毫良性的预期。
他用妙喻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制度进不来,就是一般物质文明,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他进而断言,中国人民正渴求迎接一个全新的变革。
大多数诚实的民众,决心要进入公共民主的生活。
对于外国政府,先生也谆谆告诫他们,民主中国才是一种正道的力量。
如果列强保持善意的中立,而不是纵容恶人,就可使目前的制度让位于清明的制度了。
那些可怕的种种悲剧,也迎刃而解地消溶了。
中山先生实为伟大的观察家、预言家,洞察当时事物本质并预见到数十年后的事,具有精确判断细节和大局的能力。
文章渗透表述与批判的突破,诊断出一个时代的普遍体温和集体病症,具有照彻周边的宏阔视野,这样的洞察力是罕见的。
下笔千言,而笔力不稍衰:一是文章逻辑严密、绵密,长而不冗,长而饱满;一是观察高屋建瓴,常有出人意表之处,像多管火箭或多镞箭头,打击来如猛雨,有雄强的拆台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