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五六岁做童星开始,萧芳芳是香港人看着长大的,在金像奖诞生之前已经红了二十余年。
戏好还在其次,最要紧是人好,用《艺术人生》朱军夸张学友的话说:她是德艺双馨。
1977年,林青霞在香港接受过一次采访。
为她拍照,陪她打球,累了就坐草地上跟她聊天,使得整个访问都异常轻松的采访者,就是萧芳芳。
今天的内地观众对萧芳芳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应该是当年李连杰版《方世玉》中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神龙见首不见尾,方世玉的哥哥——方大玉”
。
其实,那时的萧芳芳已经出道有将近四十年了。
20世纪50年代的萧芳芳是童星,被誉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演戏与李小龙搭档,《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首唱者就是她。
20世纪60年代的前几年萧芳芳是打女,人称“玫瑰公主”
,最佳搭档是陈宝珠。
这两人师出同门,又是义结金兰的好姐妹,可她俩各自的影迷却不买这账,双方各为其主争得激烈的时候,场面不亚于日后“谭张争霸”
的盛况。
20世纪60年代的后几年萧芳芳是舞后,与舞王胡枫搭档的一系列歌舞片卖座空前。
20世纪70年代的前几年,萧芳芳突然从影坛消失了——她跑去美国念书,三年后带回来一个大众传播学学士学位,请来陈欣健,一部《跳灰》从此拉开香港警匪片大潮的序幕,电影新浪潮运动由是而生。
之后的萧芳芳又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喜剧演员,演电视得视后,演电影得影后,尤其是一部《女人四十》,让她把影后奖座从香港一路拿到了柏林。
再然后,萧芳芳又去美国念书了,这次带回来一个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然后创办了一个“护苗基金”
——因为逐渐失去听觉的原因,她开始淡出影坛而把精力都放到了关爱儿童的慈善事业上。
很多大明星应她号召而来,张国荣生前是她的“护苗先锋大使”
,因为他一直热心为此出钱出力,所以他身后的这几年,还有很多或官方或私人的纪念活动主办方都秉承其志,把所得门票收入捐给了“护苗基金”
。
金像奖在2009年颁发给萧芳芳终身成就奖,王家卫为她颁奖,周星驰为她旁白。
因为她当时已经近乎完全失聪,而鼓掌声若分贝太大会令戴助听器的她感到难受,所以现场的观众没有鼓掌,而是全场一致默契地挥舞起荧光棒,无声地为她喝彩。
这个特殊的致敬方式让萧芳芳颇有些意外,不过她向来硬朗,有感却没喊(粤语:哭),只是微笑着用手语向大家道谢,反而是台下的梁朝伟、鲍起静一时情至落泪,结果被萧芳芳笑着拿来开涮:“多谢大家不鼓掌。
一个演员如果不可以再听到观众的掌声,一听到就会病,这个演员也就玩完了。
伟仔、鲍女,不要羡慕。
除非去到我这么残,不然你们也是拿不到这个奖的。”
萧芳芳与香港电影金像奖渊源颇深,做过典礼司仪,也做过颁奖嘉宾,得过两届影后,还是终身成就奖得主。
她拿下第一个金像影后的得奖作品《不是冤家不聚头》是一部颇有些无厘头的喜剧片。
无厘头由周星驰发扬光大,却不是他的首创。
真正要算起来,还得说是这一年萧芳芳这部电影的导演首开先河。
只是你看到他的名字可能会有些意外——姜大卫。
早在1981年,还没有无厘头这个概念的时候,姜大卫就和哥哥秦沛弟弟尔冬升一起合作,秦沛是出品人,尔冬升化名尔小宝做编剧,姜大卫导演兼主演,看起来一个比一个正经的哥仨联手,炮制了一部具备所有无厘头元素的作品《猫头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