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两部戏同时拍摄的那些日子,大家上午欢声笑语下午要死要活,被折磨得很有精神分裂的迹象。
比如在香肠嘴和盲剑客之间打转的梁朝伟那会儿就有点扛不住了,郁闷到砰砰拍导演门:“导
演,我有点不知道自己是谁……”
更惨的是林青霞,旁人只要分裂成两个人,她还得在《东邪西毒》里一会儿做慕容嫣一会儿做慕容燕多分裂一次。
最惨的是王祖贤,她连精神分裂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王家卫那边的进度太慢,当她把《东成西就》拍完,《东邪西毒》那边才只拍了她一个片花,可她能留给王家卫的档期也已经结束了。
最后的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只有最细心的影迷,才能在《东邪西毒》里找到王祖贤一个两秒钟的侧面。
而到了终极版,干脆连这个侧面都被剪得一点不剩。
亏她在拍摄之初被问起接拍这部戏的原因时,还如此开心作答:“我平时不是接很多群戏,这部戏我是完全信任导演,所以我才会接。”
相比之下,张国荣在《东邪西毒》中的分量又是另一个极端。
当他以为自己已经完成这份工作,转战黄山跟陈凯歌二度合作拍《风月》的时候,被王家卫派去的收音师在片场找到,要他给《东
邪西毒》配个画外音。
这在后期制作中并不罕见,张国荣爽快答应了,以为照常理一部电影的旁白也就那么几句,一个小时就能搞定。
可等他拿到台词,整个人崩溃了——那不是一张纸,那是一本书!
这也是没办法,《东邪西毒》的全明星阵容看起来豪华无比,操作起来却极令人头疼,演员都是当时的大明星,一个比一个忙,多数同时轧了好几部戏,能留给这部电影的档期本就有限,偏遇上个一个礼拜拍不了一个镜头的导演,大家来来去去,到最后说是拍了一年多,其实没攒下多少镜头,总共只有10万英尺胶片,只有当初《阿飞正传》的六分之一。
就这10万英尺,也大多零零碎碎,数来数去就只有拍张国荣的镜头数目足够贯穿整部电影,因为他那会儿跟其他人状态不一样,拍戏只是因为在加拿大的退休生活太无聊,有足够时间陪王家卫耗。
就这么,张国荣成了第一男主角,为了让那些原本完全无关的零碎画面有逻辑地组织起来,王家卫将影片结构设计成了以西毒欧阳锋的口吻来讲述一个个不同人物的故事。
没有那些旁白串联,哪怕少一句,整部戏就成了断线的珠子。
所以,张国荣最后只能在黄山找座安静点的庙,关在里头录上几天几夜。
看片时若仔细听,你甚至能听到沙漠里会出现黄山的鸟鸣。
直到终极版,这些背景声才被王家卫整了点儿高科技的手段给消除干净。
《东邪西毒》能成为经典,除了令王家卫绞尽脑汁的旁白,剪接也功不可没。
最初为这部戏作剪接的是谭家明。
他是新浪潮运动中鼎鼎大名的文艺片导演,算得上王家卫的半个师父,曾被无线电视台公费送去美国参加“电影工作室”
研习,专攻剪接技巧,这方面的造诣当然没得说,当初《阿飞正传》的剪接就是由他一手包办。
只是这回为《东邪西毒》剪片,谭家明就有点郁闷。
送去给他剪的镜头都是拖拖拉拉零零碎碎也就罢了,一共只有10万英尺胶片让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只当考验他本领,问题是等他好不容易剪完交给王家卫,后者却又找张叔平再去“执”
一“执”
。
这让谭家明很不爽:“大家都是很熟络的朋友,但始终是Creative(创作)的东西,你要改的话,最好找我改……”
结果是可以想见的,《东邪西毒》之后,王家卫还找过谭家明剪片,可后者却再也不乐意帮忙了。
他的接任者,则是在《东邪西毒》时帮忙“执”
了一“执”
的张叔平。
作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美术指导,迄今为止,张叔平已经收集了9座金马、11尊金像,其中作为美术指导的占了四成,作为服装造型设计的又占了四成,还有两成,则是他为王家卫剪片的成果。
张叔平为数不多的剪接作品几乎都贡献给了王家卫,而且相当出彩,处女作《重庆森林》就获得了最佳剪接的金像奖。
于是这一年他一下子拿下了三尊小金人——另两个奖来自他本行,作为《东邪西毒》的美术指导和服装造型设计。
能够忍受王家卫那令很多人抓狂的拖沓,更成为他的铁三角之一,张叔平自然有自己的道理,其一当然是因为两人在审美趣味上极为合拍。
其二嘛,张叔平对自己的作品态度是:唔想回顾,唔想KEEP野,唔想睇,唔想记住(不想回顾,不想保留,不想看,不想记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