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此章惇和哲宗达成共识,开始收拾元祐党人。
虽然有太祖圣训哲宗不敢诛杀文臣,但流放总可以吧,所以章惇就把苏轼哥俩、黄庭坚、刘安世等人逐一流放。
对待异己,放逐是除肉体消灭之外第二好的办法,可起到肉体和精神上双重打击的功效。
作为文人,章惇在流刑上有一大发明:流放地跟被流放者的名字挂钩。
比如苏轼字子瞻,就被流放到儋州;苏辙字子由,贬到雷州,原因是“雷”
的下半部分和“由”
类似;黄庭坚字鲁直,流放地是宜州,“宜”
和“直”
长得差不多是吧。
刘安世是有名的“殿上虎”
,敢谏,脖子硬,据说命好,不那么容易死。
章惇就说你不是命硬吗,那就去昭州吧。
昭州就是现在广西的平乐县,漓江荔江茶江交汇之地,山清水秀的,但宋朝时可是蛮荒瘴疠之地,刘安世是河北大名府人,到广西想活下来难度比较大。
不过刘安世南北通吃非常争气,居然活到了七十八岁,在那时绝对高寿了。
对昔日死敌司马光,章惇恨他死得早,干脆给哲宗上书要剥夺赠谥开棺戮尸,哲宗同意了前一个没同意后一个,没满足章惇想当伍子胥的愿望。
另有一说是哲宗要挖司马光的坟,言官们说这事太缺德,容易导致未来的皇子们没屁眼,才作罢。
哲宗赵煦二十四岁就死了,没留下子嗣。
话说章惇这次因为看人太准而再次倒了霉,他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结果端王知道了,赵佶被向太后、曾布等人推上皇位后想起了这茬儿,所以章惇被一贬再贬,最后死在湖州,活了七十一岁。
修《宋史》的元人脱脱写到这段感慨了半天,替大宋遗憾得要命,说要是听了章惇的话不选赵佶当皇上,也就没什么“靖康耻”
了。
当然,也就没岳飞《满江红》和秦桧了,再推一下,连袁腾飞和《两宋风云》也没有了。
《宋史》把章惇列入“奸臣传”
的主因是害苏东坡,这点恐怕翻不了案。
不过早期这二位是铁哥们儿,“三旨宰相”
王珪当年拿着苏轼一首诗,诗里有句“此心唯有蛰龙知”
,王珪说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隐隐有另立新君的意思。
这解释太狠了,分明是想把东坡居士往死了整。
章惇这时在神宗面前跟王珪理论,说又不是皇上才能称龙,人臣也能称龙,恐龙还叫龙呢!
神宗爱惜苏轼才华,也说,是啊,诸葛亮还叫卧龙呢,刘备也没急眼啊!
因此王珪罗织苏轼这事基本告吹,退朝后章惇跟王珪说,你是不是存心想把苏轼全家都整死啊?王珪心虚,赶紧推脱责任,说这是舒亶的话,不是我说的。
章惇听了说了句特解气的话:舒亶的唾液你也吃,他要拉屎你吃吗,也不嫌丢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