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太康三年(282年),王戎升职为侍中。
晋时侍中这个官职直接由皇帝差遣,可禁中行走,所以基本相当于宰相。
既然位高权重,跑官儿的就来了。
南郡太守刘肇偷偷送了他一捆高档布料,王戎原物奉还,还修书一封表示感谢。
言官知道后弹劾他,斥责身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拒腐蚀拒得不坚决。
晋武帝司马炎出头为他辩解,说王戎哪会随随便便就贪污,他只是不想表现得太卓尔不群罢了。
这事放到今天仍然值得官宦“参详”
,小钱是不能贪的,做道具就是了,正好表演一下清廉。
另外对行贿者态度不能太恶劣,否则将来就没人找你买官了,岂能自断财路。
司职吏部时,王戎发明了官员观察制度,凡选送上来的官儿,先不给正式任命,试用期过后视政绩决定是否任命,因此那时的官员都是实习生身份。
司隶为这个制度再次弹劾他,跟皇帝说这种制度貌似合理,实际上等于暗示实习期的官员赶紧孝敬,王戎正好大发其财。
或许真让司隶说中了,昔日两次拒收钱物的王戎,此后在洛阳置了几套商品房,付的都是全款。
《晋书》中说王戎“性好利”
,《世说新语》里专写吝啬鬼的章节,王戎的“事迹”
占了快一半。
当时民间风传王戎夫妇每天晚上都拿象牙筹算账,看看当日入账多少。
跟电商似的。
某一年,王戎家园子里李子大丰收,两口子就琢磨着卖掉,因为自家的李子汁丰味甜品种好,怕别人也种,大名士王戎就开动一脑子玄学想出个妙法,拿锥子把每只李子的果核上都钻一下,弄得李核不孕不育,也就不怕别人种植了。
这种维持垄断法至今还在用,比如某通讯公司找苹果专门订购不能连上Wifi的“爱疯”
,好大赚流量费,就很有王戎王大名士之风。
对外人抠门,对子女该大方了吧,哼哼,照抠不误。
王戎的女儿出嫁前借了娘家数万钱,每次回娘家王戎就拐弯抹角地“友情提示”
女儿还钱,女儿不还,王戎就把脸耷拉得驴长,后来他闺女把账还了,王戎的脸才缩回二尺。
对侄子就得加个“更”
字了,结婚时这位当伯父的只送了一件外套,更令人发中指的是,侄子结完婚王戎竟然又把外套要了回来,跟婚纱租赁似的,非常葛朗台。
名士戴逵为这事曾帮他辩解,称王戎是学王翦,不过是乱世自污以求自保之举。
后世有历史学家说,那不过是名士之间的护惜。
是啊,说他自污?有这么自污的吗,李子卖出去还钻人家核?
虽然没像王祥那样卧冰求鲤,可王戎也有孝子之名。
他与和峤同时死了妈,和峤遵照礼法守孝,每日茹素,一脸哀苦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