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董其昌的官场经历平平,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
不久,礼部侍郎田一俊死在了任上,照规定要有一人护送其灵柩返乡。
董其昌自荐毛遂,陪着一具尸体远足。
这次长途出差对他后来的艺术成就起到了多大作用不好说,但看他后来那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说明这一程董其昌没闲着,读了不少书,逛了不少旅游景点,眼界大开,只是不知道那具可怜的尸体臭了没臭。
董其昌身处的年代,内有魏阉擅权、奸佞横行,外有饥民揭竿、清朝崛起,绝对的乱世。
上海人董其昌相当聪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颇为鸡贼,除了跟魏忠贤有点不清不楚的交往,基本上游离于外,写字画画公费游,沿途凭吊古人遗迹,顺便搜罗点古人字画,不像东林党人那么一根筋,什么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董大师关心的事只有一件:享受人生。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董其昌从翰林编修的位置上被录用为太子朱常洛的老师,很得惟一的学生好评。
然而不久,郑贵妃想把自己的儿子立储,一时间朝廷内鸡飞狗跳,忍了四年之后,董其昌外放湖北副使,又得了公费旅游的机会,还逃离了宫廷内乱,索性官也不当了,称病回松江休了六年假。
此后他又被委任为湖广提学副使,督湖广学政,却终于惹了事,为以后惹那桩更大的事埋了个伏笔。
《明史》中有关这件事一笔带过,“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
,乍一看似是某个当地很有势力的人求他在招生时给予方便,他没答应,于是一起知识分子抗议事件爆发了——数百个儒生高喊打倒董其昌,坚决要求对话,董没露头,结果这些青年学生使用了暴力手段,把湖广教育厅副厅长的办公室砸了。
事后董其昌跟皇帝提出要辞职,隆庆没批准。
这件事貌似不像《明史》记载的那么简单,几百个饥民好忽悠,几百个儒生忽悠起来难度有点大,至于董其昌在该事件中到底有无责任,我是查不到了。
假如这些抗议的儒生是被煽动,那煽动者能量不可小觑,绝非寻常人。
之后董其昌又去享受人生了,给官也不做。
游历名山大川,临摹古人手迹,很是潇洒了几年。
路费他不愁,当时的董其昌已奠定大师地位,沿途给地方官和土大款题几幅字画几幅画就什么都有了。
此后他那学生朱常洛即位,问群臣我那老师如今在哪呢?有人就帮新皇上把董其昌找回来,升了官,又给了他一个总编辑职务,让他负责《神宗实录》的资料搜集与撰写,派他到南方采访,这回差旅费又是公家给报销。
崇祯继位后,赋闲在家的董其昌又被想了起来,召回封为詹事府詹事,还是从事皇家教育事业,三年后去职。
崇祯给他加封太子太保后致仕。
两年后死了,活了八十三岁,谥号文敏,阮大铖亲拟。
要说此人确实够“敏”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董大师是天下兴亡,匹夫能躲赶紧躲。
当然也说不上有什么不对。
回乡做寓公的董其昌积蓄了大笔财产。
多年前,没有功名的董其昌家里只有“瘠田数亩”
,后来却有“膏腴万顷,输税不过三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