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以,当家长听到孩子说错、写错英语句子时,不必担心,更不用因此要他们恶补语法,而是要让孩子多接触正确的形式,“量”
到了一定程度,功到自然成。
如果一味地替孩子“纠正”
语法错误,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受到挫折,变得不敢开口。
我本人并不完全反对语法教学。
为了弥补语言环境上的制约,可以在形成相当程度的语感后,在“适当时机”
进行适量的语言规律的点拨。
但是,语法教学一定要遵守“适时适量,少而精”
的原则,不能进行“满堂灌”
。
那么,小学阶段算不算“适当时机”
呢?我的观点是:小学生完全没有必要学语法,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语感,而且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无法理解抽象的语法理论。
小学阶段正是让孩子们进行大流量的听、说、阅读训练的好时机,在此过程中,随着语感的逐渐建立,说出的正确句子越多,掌握的语法知识就越丰富。
当孩子们到初、高中阶段,老师要讲语法规则时,就能做到语法“一点就通”
,完全不用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
如果我们不走这条科学之路,那么,哪怕我们小学学一遍语法、初中学一遍语法、高中再来学一遍语法,还是永远无法真正掌握。
培养语感,是不是很难实现呢?小学生课业负担那么重,哪有那么多时间用来培养英语语感?其实,我们可以把浪费在背单词、学语法上的时间用来练习听、说、阅读。
而且,培养语感最重要的部分——听英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家长们可利用孩子吃水果、洗漱、去学校的路上等机会,播放适合的听力材料。
如果小学阶段不做好这些基础工作,那么到中学阶段,孩子们就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在死抠语法上,还永远学不好英语。
最后,我想和家长们重温一下一则关于蜈蚣的寓言故事:
一天,青蛙见了蜈蚣,心里很纳闷:我四条腿走路都那么困难,可蜈蚣有上百条腿,它是如何行走的?
于是,青蛙拦住了蜈蚣,问道:“你有上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然后动哪条腿,接着再动哪条腿的呢?”
蜈蚣说:“我一直就这么走的,哪想过呢?现在既然你问了,那我得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这念头第一次进入了蜈蚣的意识。
蜈蚣站立了几分钟,动弹不得,蹒跚了几步,终于趴下不动了。
这则寓言故事对英语学习的启发是:走路对于蜈蚣来说,原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如果一定要从理论上弄清楚是如何走的,蜈蚣反而不会走路了;语言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如果要刻意从理论上纠缠一个句子里有什么语法规则,你就一定学不好英语。
林克妈妈提示
1.语法存在于句子中,只要说对了句子,就掌握了语法;
2.有了深厚的语感,语法就会一点即通;
3.说错或写错句子,不是因为缺乏语法知识,而是正确的形式听得不够、说得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