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15][参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c),在上述引文中。
]
[216][参阅包含这个主题的论文《俄狄浦斯情结的消解》(1924d),在这篇论文中弗洛伊德更全面地讨论了这个问题(第173页)。
]
[217][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果是男孩与女孩的“确切类比”
,这种观点在此后不久便被弗洛伊德放弃了。
见《两性解剖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后果》(1925j)。
]
[218][弗洛伊德对两性并存之重要性的信念由来已久。
例如,在《性学三论》(1905d)第1版中,他写道:“如果不考虑两性并存,我认为,我们不可能理解在男人和女人所观察到的实际的性表现。”
(标准版,第7卷,第220页)但在更早些时期,我们发现在给弗利斯的一封信中(弗利斯在这个主题上对他影响颇深),几乎对目前这段话做了预见(弗洛伊德,1950a,1899年8月1日第113封信):“两性并存!
我敢肯定对此你是正确的。
而且我已经习惯于把每一种性活动视为四个人之间的一种事件。”
]
[219][在德文版中这个句子是这样写的:“如果我们再次考虑一下我们已经描述过的超我的起源,我们将把它看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因素的结果:即,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在的童年期的无能和依赖,关于他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事实,我们已经追溯到由于潜伏期而引起的力比多发展的中断,也追溯到了人的**的双重起源。”
上文中略有不同的说法是根据弗洛伊德明确指示在1927年的英文译本中插入的。
由于某种原因,这一核订没有包括在以后的德文版中。
]
[220][这个观点是费伦茨(1913)提出来的。
弗洛伊德在《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d,标准版,第20卷,第155页)第十章近末尾处,似乎更明确地承认这个观点。
]
[221][因此,在第24页的图中并不包括超我。
不过,后来在《精神分析新论》(1933a)的第31讲中的一个图里却给了超我一席之地。
]
[222]我此刻把科学和艺术放在一边不谈。
[223][参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c)和《忌妒、偏执狂和同性恋的某些神经症机制》(1922b)。
]
[224][这场战役就是人们通常所知的查龙斯之战(theBattleofs),在公元451年的这场战役中,阿提拉(Attila)被罗马人和维希高斯(Visigoths)打败。
威廉·冯·科尔巴赫(WihelmvonKaulbach,1805~1874)将其作为他的一幅壁画的主题,最初是为柏林的诺伊斯博物馆绘制的。
根据可追溯到公元5世纪的新柏拉图学派的达马休斯(Damascius)的一个传说,在这场战斗中,战死的勇士们被描绘为在战场上空的天上继续他们的战斗。
]
[226][弗洛伊德在《受虐狂的节制问题》中又回到了这个主题,第163页。
]
[227][参阅以上第30页,与施虐狂有关的主题随后在《超越快乐原则》,标准版,第18卷,第54页做了提示。
]
[228][在《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d,标准版,第20卷,第114页)中,弗洛伊德又重新提起这个观点。
]
[229][关于随后的发展,参见《本能及其变化》(1915c)关于爱与恨之间关系的更早期讨论,以及后来在《文明及其缺憾》(1930a)的第五章和第六章所做的讨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