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样我们就不能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使它成为影响深远的、必然性结论的依据。
然而我们必须当心,不要忽视了这种性质,因为作为最后的一着,究竟是成为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这种性质是看透深蕴心理学(depthpsychology)之奥秘的一束唯一的光。
第二章自我和本我
病理学的研究把我们的兴趣全部集中到被压抑的方面。
既然我们知道,自我这个词在其适当的意义上可能是潜意识的,我们就希望更多地了解自我。
到目前为止,我们从事研究的唯一的向导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分标志;最后我们却发现这个区分标志本身就意义不明确。
现在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总是和意识密切相连的,即使潜意识的知识也只有使它成为意识的才能获得。
但是且慢,这怎样可能呢?当我们说“使某事物成为有意识的”
时候,这意味着什么呢?它是如何发生的呢?
就此而言,我们已经知道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需的出发点是什么。
我们说过,意识是心理结构的外表:就是说,我们已把它作为一种功能,划归到在空间上最靠近外部世界的系统了——这不仅仅指功能意义上的空间,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指解剖学分析意义上的空间。
[187]我们的研究也必须把知觉的这个表面器官作为一个出发点。
从外部(感知觉)和内部——我们称之为感觉和情感——获得的一切知觉从一开始就是意识的。
但它是怎样在思维过程的名义下和我们可以——模糊地,不确切地——概括起来的那些内部过程联系起来呢?它们代表心理能量的移置(displat),而这种能量是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在结构内部的某个地方获得的。
它们是向着容许意识发展的外表前进呢?还是意识向着它们走来?这显然是一个人开始严肃地采用心理学生活的空间概念或心理地形学的概念时所遇到的困难之一。
这两种可能性都同样是不可想象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第三种可能性。
[188]
我已经在另一个地方[189]说过,潜意识观念和前意识观念(思想)之间的真正差别就在于此:即前者是在未被认识到的某种材料中产生出来的,而后者(前意识)则另外和字词表象(word-presentation)联系着。
这是为这两种系统,即前意识和潜意识系统,而不是为它们和意识的关系,找到一个区分标记的第一次尝试。
于是把“一件事情怎样成为意识的呢?”
这个问题说成“一件事情怎样成为前意识的?”
就可能更有利。
且答案就会是:“通过和与之相应的字词表象建立联系而成的。”
这些字词表象就是记忆痕迹(residuesofmemories):它们一度曾经是知觉,像一切记忆痕迹一样,它们可以再次成为意识的。
在我们进一步论述其性质之前,我们开始认识到一个新的发现,即只有那些曾经是意识知觉的东西才能成为有意识的,从内容(情感除外)产生的任何东西,要想成为有意识的,必须努力把自己转变成外部知觉:这只有借助于记忆痕迹才能做到。
我们把记忆痕迹想象为包含在直接与知觉意识(Pcpt-Cs)相连的系统中,这样,那些记忆痕迹的精力贯注就可以很快地从内部扩展到后一系统的成分上。
[190]这里立刻使我们想起了幻觉,想起了这个事实,即最生动的记忆总是既可以从幻觉中又能从外部知觉中区分出来[191];但是我们马上还将发现,当一个记忆恢复时,记忆系统中的精力贯注仍将保存,而当精力贯注不仅从记忆痕迹向知觉的成分扩展,而且完全越过了它时,就会产生一种无法与知觉区分开来的幻觉。
言语痕迹(verbalresidues)主要是从听知觉获得的[192],这样就可以说,前意识系统有一个特殊的感觉源。
字词表象的视觉成分是第二位的,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可以把它先放在一边,除了聋哑人之外,那些起辅助作用的词的感觉运动表象也是这样。
一个词的实质毕竟是被听见的那个词的记忆痕迹。
我们决不要为了简化而被引入歧途,以致忘记了视觉记忆痕迹的重要性——即那些(和语词不同的)东西的重要性——或者否认通过视觉痕迹的恢复,思维过程就能成为意识的,在许多人看来[193],这似乎是一种适当的方法。
在沃伦冬克(J.Varendonck)的观察中,研究梦和前意识幻想就能向我们提供这种视觉思维的特殊性质的观念。
我们知道,成为意识的东西一般说来只是具体的思维主题,但却不能对这个使思维具有独特特点的主题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做出视觉的反映。
因此,图像思维只是成为意识的一个很不完全的形式。
在某种程度上,它比字词思维更接近于潜意识过程,而且毫无疑问,在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上它都比后者古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