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在一个台阶上坐下来,然后又慢慢地躺下来,头靠在石阶上。
她脸色变得愈来愈苍白,像大理石的颜色一般。
他赶紧跟过去,发现她平躺在宽阔的石阶上,表情安详,像睡着了似的,任由倾泻下来的火山灰将其身体掩埋。
他醒来时,庞贝城居民求救的嘈杂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被搅动了的海水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随着意识的不断苏醒,他知道他听到的嘈杂声源自大城市繁忙、热闹的生活,却仍旧有相当一段时间深信梦中所见确有其事。
最后他终于放弃了认为自己亲临大约2000年前的庞贝城毁灭的现场的念头,却仍然深信格拉迪沃就住在庞贝城并且在公元79年与其他人一起被火山灰埋葬在那里。
这场梦对他发生的影响是,每逢在幻想中再次出现格拉迪沃时,他就会为失去她而感到悲痛,就像失去了一位亲人。
他把身子探出窗外,大脑仍旧陷入沉思。
街对面一所房子的窗子是敞开的,一只金丝雀在笼子里婉转歌唱,歌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突然,年轻人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此时他好像尚未完全从睡梦中苏醒过来。
他觉得,他看见街上有一个很像格拉迪沃的女人,甚至认为他认出了她那很有个性的步态。
他没有多想,迅速地跑到街上去追赶她,结果只招来过往行人对他身着睡衣跑到街上之举的嘲笑,这才把他又赶回到屋里。
进屋后,那只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的鸣唱又引起了他的注意,让他觉得自己与那只鸟的处境有些相似。
他仿佛感觉自己也像被关在笼子里,只不过他更容易逃离这个笼子,似乎是受了那个梦的影响,或许是春天温暖气候的缘故,他逐渐产生了一个念头:到意大利去做一次春季旅游。
表面的理由是去做一次科学考察,但实际上他是“在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冲动驱使下做出这个决定的”
。
(24)
现在让我们停顿一下,暂且不去管这次为着实在难以令人相信的理由而做的旅行,而是先来认真考察一下此君的人格与行为。
在我们看来,他这个人还是那么不可思议和愚蠢。
我们难以理解他的这种古怪的傻念头与人类情感有什么相关,如何能唤起我们对他的同情。
当然,作者有权不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线索,而让我们摸不着头脑。
但是作者的语言是优美的,小说的创意别出心裁,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奖赏了,使我们能够对作者产生信任,同时对他所创造的人物表示格外的同情。
关于这个人物,作者还告诉我们他从事考古学研究,是在承袭他家族的传统。
后来,他将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他的研究中去,以至于完全远离了生活,放弃了人生的乐趣。
对于他来说,大理石和青铜就足以焕发生命力,光凭这两样东西,就足以表达人类生活的目的和价值。
可是,大自然也许带着种种善意,向他的血液里注入了一种与科学无关的矫正药物——一种极其生动的想象,不仅出现在其睡梦中,而且也出现在其清醒时。
想象与理智之间的这种差别,使他注定不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就是一名神经症患者。
他是属于那种其理想王国远离尘嚣的人。
他对一件表现一个姑娘以特殊姿态行走的浮雕作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便展开了对这位姑娘的丰富的幻想,猜测她的名字和她的身份,想象她可能是生活在1800年前遭到毁灭的庞贝城。
最后,在经历了一场奇特的焦虑梦(ay-dream)之后,他对这位名字叫格拉迪沃的姑娘的生死想象演变成为一种病态的幻想,以致影响到了他的行为。
此种想象的后果,我们也许会感到吃惊,而且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种人,我们会认为他不可理喻。
由于我们谈论的诺伯特·汉诺德是一个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所以我们也许敢怯生生地向作者提一个问题:这位年轻人的想象是否由某种有机可缘的因素所致?
刚才,我们谈到故事的主人公在听到金丝雀的鸣唱之后决定到意大利去旅行。
其实,他对于这次旅行的目的并不十分清楚。
我们还知道他没有制定明确的旅行计划和目标。
一种内心的不安和不满足感驱使他从罗马出发前往那不勒斯,再从那不勒斯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他发现他周围都是一群群做蜜月旅行的情侣,他不自觉地留心起“埃德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