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34][1915年增注]参见前文儿童的对象选择与“情潮”
的关系。
[135][1915年增注]**的屏障作为人类的历史成就之一,像其他的道德禁忌一样,对许多人而言是生物遗传的产物(见《图腾与禁忌》1912~1913);然而,精神分析的研究却表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个体为抵抗**的**曾进行过强烈的抗争,且这一屏障常在幻想甚至现实上被侵犯。
[虽然这是首次公开讨论这一问题,但关于“**的恐惧”
已在1897年5月31日的信中讨论过(原件N,1950a),即在俄狄浦斯情结被揭示之前的几个月。
弗洛伊德当时就认为**是“反社会的”
。
]
[136][1920年增注]青春期的幻想是童年被遗弃的婴儿式性探索的起点。
无疑在潜伏期前就出现过。
它们或许全部,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的,因此很难确定其准确的时间。
它们对许多症状的形成至关重要,由于它确实构成了症状的初期阶段,所以便以症状形式使压抑的力比多获得满足。
同样,它们还是被意识为梦的夜间幻想的原型。
梦不过是青春期幻想的重现,它通常受到前一天有关刺激的影响,或与这些刺激有某些关系(白天的残余)[见《释梦》第七章第一节,标准版,第4卷,492页]。
青春期的某些性幻想极为明显,与其他幻想截然不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经验无关。
如在少年的幻想中听到了父母**的声音,受到他所爱的人的引诱,或受到阉割的威胁(见“原始幻想”
的讨论,《精神分析导论》,第23讲)。
他还会幻想到在子宫及其经验,幻想到所谓的《家族倚奇》,他对父母的态度已与童年期有所差异。
这种幻想与神话间的密切关系在兰克(OttoRank,1909)的作品中已有所展示。
[同时参见弗洛伊德本人关于《家族倚奇》的论文(1909c)及《对“鼠人”
的分析》(G篇)中第一部分的一个较长的脚注(1909d)。
]我们已经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神经症的核心情结,构成了神经症的基本内容。
它代表了幼儿性活动的高峰,通过其后效应对成人的性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每一个来到尘世的新人都面临着战胜俄狄浦斯情结的重任,谁若不能战胜它,便注定要成为神经症者。
随着精神分析研究的进展,俄狄浦斯情结的重要性会日趋明朗。
对它的认识便构成了精神分析与其他观点的区别。
[1924年增注]在另一篇文章中(1914),兰克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追溯至胎儿期,从而表明俄狄浦斯情结具有生物学基础。
与上所言不同的是,他认为反对**的屏障源于生育时焦虑所造成的创伤效应。
[参见《抑制、症状与焦虑》第十章,1926d。
]
[137]参见《释梦》中我关于俄狄浦斯神话命运的不可避免性[第五章第四节(B),标准版,第4卷,260页]
[138][1920年增注]参见我的论文《男人对象选择的一个特殊类型》(1910h)。
[139][1915年增注]人类的**生活充满了无数特性,恋爱过程又具有冲动性特征,若不能将这些追溯到童年期,并视为童年期生活的持续性影响,那是很难做出解释的。
[140][1924年增注]读者可注意费伦茨的作品《一种**理论的尝试》,虽然不乏幻想色彩,但极有兴趣,因为高等动物的**被追溯到生物进化的过程之中了。
[141][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及其后的两句写于1915年。
在1905年和1910年两版中,此处写为:“对女孩而言,若在青春期受到压抑,竞争的冲动便部分地决定了她们不爱同性。”
]
[142][1915年增注]这不仅适于神经症的“负面”
变成倾向,而且也适于所谓的“正面”
性变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