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儿童性理论(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同样,作为男孩,他认为他与妹妹的区别也不过是相差一两岁而已。

儿童关于性问题的求知欲可能受到寻找原因的先天需要所促动,但事实上并非自发醒悟。

它是在占主导地位的追逐私利的本能的刺激下而引发的,大约在他两岁末时往往便面临着另一个孩子的出生。

即使自己家未有新生孩子,通过对其他家庭的观察,他也会使自己陷于同样的境况。

无论是真的失去了父母的照料,还是害怕失去这种照料,抑或是预感到从此将与新生的孩子分享自己的所有,这些都能唤醒他的情绪和增强思维力。

大孩子会毫无顾忌地表达对小孩子的仇视,结果往往会受到敌意的批评,只是期盼“让鹳再次把他带走”

[158],并时常对襁褓中无助的孩子施以小小的攻击。

年龄相差悬殊大些通常会削弱这种原始仇视的表达。

同样,年龄稍大后若仍无弟弟或妹妹出现,孩子会期望在与游伴的竞争中占上风,如同他在其他家中所看到的那样。

在这些情感与担忧的刺激下,孩子开始被生活中第一个而且是重大的问题所缠绕,他不断地自问:“孩子是从哪来的?”

[159]进一步的问题无疑会是:“这个特殊的、突然闯入的孩子是从哪来的呢?”

我们似乎在神话与传说中听到过无法计数的这种询问。

这个问题本身像所有的探索一样是“危急”

的产物[160],好像为了防止这种可怕事情的再现思维方有了依托。

我们可以设想,孩子的思维很快变得独立起来,并作为一种自给本能持续地活动下去。

如果孩子不是太受恐吓,他早晚会选择直接询问父母或其他照料者的方式,因为在孩子眼里,这些人是知识的源泉。

然而,这种方法却失败了,因为孩子得到的答复要么含糊其辞,要么其好奇心受到斥责,或者答复充满了神话色彩。

如在德国的农村,成人常说:“怀孕生了孩子,他们是从水中捞出的。”

我有理由相信,有比父母所预料的多得多的孩子不满足于这种回答,并表现出难以遏制的怀疑,只是不愿意公开承认罢了。

我知道一个3岁的男孩,在得到这种答复后就跑了,这使他保姆大为惊慌,人们在与乡村房子毗邻的一个大水池边找到他,他匆忙跑到这里是为了便于看到水中的孩子。

还有一个男孩,用他知道的其他事情表达出他的怀疑,在他看来,不是“鹳”

而是“鹭”

带来了孩子。

无数的例子使我相信,孩子拒绝接受关于“鹳”

的理论,从第一次受欺骗后他们便不再相信成人,并认识到有一些成人知道的东西,他们是被拒绝了解的,于是他们只好用秘密的方式继续掩盖其探索。

同时,他们还经历了第一次“心理冲突”

(psyflict),即他感到了自己具有某种偏爱的本能,但在成人的眼中却是“不对”

的,与他们相反的观点,却根本不顾是否被他们所接受,而得到了成人的权威性支持。

这种心理冲突也许很快就会变成“心理分裂”

(psychicaldisso)。

那些被称为“好的”

,但却不再深究的观点成了主导的意识性观点,儿童通过所见所闻自我寻觅到的观点却不算数,并被压制成了“潜意识”

的。

神经症者的“核心情结”

(nuplex)[161]便是这样产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息桐我在聊天群模拟长生路女配修仙要佛系LOL之战神崛起恶毒女配在修仙大佬坟头蹦我能制造副本嫁金钗福气农女有空间儒道至圣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医判黄泉过阴人全球巨星从龙套开始我真的不想吃软饭娱乐大忽悠全民进化时代我,女扮男装,职业当爹网游之全球问道出狱后,首富老公逼我生三胎华娱从奥运冠军退役开始永续之镜诸天之从新做人造化图斗罗之我的无敌罗三炮我在大明养生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