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自我与本我02
banner"
>
然而,全部问题是如此复杂,有必要更细致地探究它。
问题的错综复杂归之于两种因素:俄狄浦斯情结的三角特征和每一个人身体上的雌雄同体。
男孩子的情况可以简单地做出如下叙述。
在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小男孩就发展了对他母亲的一种对象贯注,它最初和母亲的**有关,是在所依赖的原型上最早的对象选择的例子[214];男孩子用以父亲自居的方法来对付他的父亲。
这两种关系一度曾同时存在,直到对母亲的性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而把父亲看作是他们的障碍;这就引起俄狄浦斯情结。
[215]于是他以父亲自居的作用就带上了敌对色彩,并且变成了希望驱逐父亲以取代他对母亲的位置。
此后和父亲的关系就有了心理上的矛盾;在认同作用中这种内在的矛盾心理好像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了。
对父亲的矛盾态度和对母亲的那种充满纯粹深情的对象关系构成了男孩子身上简单积极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内容。
随着俄狄浦斯情结的退化,男孩子对母亲的对象贯注就必须被放弃。
它的位置可被这两种情况之一所取代:要么以母亲自居,要么加强以父亲自居的作用。
我们习惯上认为后一结果更为正常;它允许把对母亲的深情关系在一定限度内保留下来。
这样,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除[216]将加强男孩性格中的男子气。
小女孩身上俄狄浦斯态度的结果,以完全类似的方式,可能就是加强以其母亲自居的作用(或者这种作用是第一次这样建立起来)——这种结果将会使孩子的女性性格固定下来。
[217]
由于这些认同作用并不把被放弃的对象吸收到自我中去,因此它们并不是(我们以前在第29页论述过)我们所期望的东西。
但是这种二择一的结果也可能出现;在女孩子身上比在男孩子身上更容易观察到。
分析常常表明,当一个小姑娘只好不再把她的父亲看作恋爱对象之后,就把她的男子气突出出来,并且以其父亲自居,即以失去的对象自居来代替以其母亲自居。
这将明显地依赖于她的性情中男子气是否足够强烈——而不管它可能是由什么构成的。
由此看来,在两种性别中,男性女性性倾向的相对强度决定着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果将是一种以父亲自居还是以母亲自居的作用。
这是雌雄同体借以取代后来发生了变化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方式之一。
另一种方式甚至更为重要。
因为人们得到的印象是,简单的俄狄浦斯情结根本不是它的最普遍的形式,而是代表一种简化或图式化。
的确,这对实际目的来说常常是非常恰当的。
更深入的研究通常能揭示更全面的俄狄浦斯情结,这种情结是双重的(消极的和积极的),并且归之于最初在童年表现出来的那种雌雄同体:就是说,一个男子不仅对其父亲有一种矛盾态度,对其母亲有一种深情的对象选择,而且他还同时像一个女孩那样,对他的父亲表示出一种深情的女性态度,对母亲表示相应的敌意和妒忌。
正是这种由雌雄同体所带来的复杂因素使人难以获得一种清楚的事实观念,这些事实与最早的对象选择和认同作用有联系,而且更难以明白易懂地描述它们。
甚至可能把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矛盾心理完全归咎于雌雄同体,如我刚才所说,它不是由于竞争的结果而从认同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218]
在我看来,特别是涉及神经症患者时,假定存在着完全的俄狄浦斯情结,一般地说是可取的。
精神分析的经验则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它的构成成分总要有一方或另一方的消失,除了那些只有依稀可辨的痕迹之外;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系列,即一端是正常的、积极的俄狄浦斯情结,另一端则是倒置的、消极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其中间的成分将展示两个成分中占优势的那种完全的类型。
随着俄狄浦斯情结的分解,它所包含的四种倾向将以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组织起来,以产生一种父亲认同作用和母亲认同作用。
父亲认同作用将保留原来属于积极情结的对母亲的对象关系,同时将取代以前属于倒置情结的父亲的对象-关系;母亲认同作用除在细节上做必要修正外,将同样是真实的。
任何个体身上两种认同作用的相对强度总要在他身上反映出两种性的倾向中的某一种优势。
因此,受俄狄浦斯情结支配的性欲期的广泛普遍的结果可以被看作是在自我中形成的一种沉淀物,是由以某种方式相互结合在一起的这两种认同作用构成的。
自我的这种变化保留着它的特殊地位;它以一种自我理想或超我的形式与自我的其他成分形成对照。
但是,超我不仅是被本我的最早的对象选择所遗留下来的一种沉淀物,它也代表反对那些选择的一种能量反相作用(reaatio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