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癔症研究006
banner"
>
在报告伊丽莎白·冯·R小姐的病史中,我尽力编排我能够给予的解释,把这放在我对她恢复过程的描述里。
再次提一下那些重点恐怕会是值得的。
我已描述了病人的性格,人们也会经常在癔症病人中碰到这样的特征,这个特征不应作为借口被视为衰退的结果:她的才能,她的抱负,她道德上的敏感性,她对爱的过度要求,首先从她家庭中得到满足。
她本性的独立性已超出女性的理想,并且在相当固执、好斗和保守中得到表现。
因此,我的同事告诉我没有明显的遗传影响可以追究到她家庭中的任何一方。
确实,她母亲多年来患神经症性抑郁症,过去一直未予调查;但她母亲的兄弟姐妹和她的父亲、父亲的家庭成员都是神智健全的人,没有神经质方面的问题。
在她较近的亲戚中也没有发生严重的神经精神病。
这就是病人的性格,它始于她照顾长期生病的心爱的父亲后逐渐消耗自己的精力,受到痛苦的情绪折磨而致病的。
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这样的事实,护理病人在癔症病例的发病前起明显的作用。
显然还有许多因素在这方面起作用,如因扰乱睡眠引起一个人健康方面的障碍、对某个人的疏忽、一直担忧一个人营养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应从其他方面去寻找。
任何一个人的头脑中可有无数的想法,但是在数周或数月来只有一个任务即护理病人,而这个任务接二连三却无休止,这一方面会使他采取压抑自己每一种情绪表现的习惯;另一方面又会很快地把他的注意从对自己的印象中分散开来。
因为他既无时间,又无力量去判断他们,因此他积聚了大量带有情感的印象,又难以充分地察觉,在任何情况下,又未被宣泄而削弱。
于是他产生了“保持癔症”
的素材。
如果病人康复了,当然所有这些印象便失去了它们的意义。
但如果他死了,出现了悲哀期,在这时期唯一有价值的似乎是那些与死者有关的事,而这些印象未被处理,也成为头脑中的形象;在精疲力竭的一个短期间隔后,在护理病人期间播种下的癔症种子便开始爆发出来了。
我们偶尔也发现在护理病人期间所积累的这同一类创伤是在以后进行处理的,我们没有由此获得患病的一般印象,但癔症的机制却已存在于其中。
因此,我了解到一个很有天赋、患有轻度神经质疾病的女士,她的全部性格具有癔症的证据,但是从未寻找医学的帮助,或不能担负起她的责任。
她已经护理了三四个她所爱的人,每次她都到了完全衰竭的状态;但她没有在这些悲剧的努力后病倒。
然而,在她的病人死后不久,她开始在眼前浮现过去疾病和死亡的情景。
每天在眼前再次展现一下每个印象,为此悲伤,并安慰自己。
人们可能会说她在空闲时是这样的。
处理她的印象这一过程与她每天要做的工作是相呼应的,两种活动并不互相干扰。
全部事情都以年代顺序掠过她的心头。
我不能说是否这样的回忆是与过去日复一日的事情相一致。
我只是猜想这取决于她通常完成了家庭事务后,允许她有多少的空闲时间。
[229]
除了她遗留下的悲哀的爆发和疾病致命的死亡之外,这个女士在每年追悼亡灵的节日里追忆着她遭受的各种灾难,在这些情景中,她生动的视觉再现和情绪的表达使她能回忆起过去精确的日期。
例如,有一次我发现她在落泪,便同情地问她那天发生了什么事。
她半带发怒地漠视我的问题,说道:“哦,不,今天只是有个专家来这里告诉我们没有希望了,那时我没时间号哭。”
她提到了丈夫最后的疾病。
他死于3年前,我很感兴趣地想知道每年她追悼亡灵的日子里是否总是有同样的过去生动的生活场面,或每次宣泄中是否呈现不同的细节,作为对我自己的理论观点提出的疑问。
[230]但是我不能肯定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