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梦的第二部分,梦者的愿望满足同时以无伪装的明显方式和象征的方式加以表现。
就象征方面说,他的愿望满足表现为岩壁障碍的消失和坦途的呈现——这是他努力寻求的最便利的“出路”
。
而图像中普鲁士军队的行进则是其无伪装的表现方式。
弗洛伊德愿望实现理论足以解释这一预见性梦幻,而无须做出任何神秘的假设。
在做这个梦的时候,俾斯麦已经期望通过在战争中击败奥地利作为解决普鲁士国内冲突的最好出路。
因此,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当梦者梦见普鲁士的军队和旗帜行进于波西米亚这块敌国的土地上时,梦就把他的这个愿望表现为已经实现。
此例唯一的独特处是,我们这个梦的主人公,他并不满于梦中的愿望实现,而是知道如何在现实中实现它。
熟谙精神分析释梦技术的人不能不注意到一个特征——那“无限伸长”
的马鞭。
我们深知,马鞭、手杖、长矛及类似物是男性**的象征。
但是,如果马鞭又具有男性**最显著的特征,即它的可伸展性,那么其象征意义便毫无疑义了。
伸展现象的夸张,即伸至“无限长”
似乎暗示了源于幼儿期的过度贯注[119]。
梦者手执马鞭显然是暗指**,尽管这当然不是指现在的场合,而是指他遥远童年的儿童欲望。
斯泰克尔医生(1909,第466页以下)发现的这种解释,即“左”
在梦中代表错误、禁止、罪恶的事物,在此非常贴切,因为它能很好地用以说明儿童期受抑制的**行为。
在幼儿性欲这个最深层次和这位政治家目前的计划这一表层之间,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个与二者均有关联的中介层次。
由击石并同时祈求上帝而奇迹般地获救,整个这一幕,与《圣经》中摩西为干渴的以色列儿童击石取水那一幕惊人地相似。
我们完全可以假设,俾斯麦对这一段细节一定很熟悉。
因为他生于爱读《圣经》的新教徒家庭。
在那个政治危机的年代,俾斯麦很可能把自己当作摩西——一个解救人民的领袖,却被报以反叛、仇恨和忘恩负义。
所以,这里我们必须考虑到梦者当时的愿望。
但另一方面,《圣经》的这一段还包含了某些完全适用于**幻想的细节。
摩西不顾上帝的命令而手执棍棒,上帝则惩之以宣布,他死后不得进入天国。
棍棒(梦中万无一失地指男性**)被禁止抓握、挥棒产生**、死亡的威胁——从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所有主要因素集中表现于这一段话。
我们还可以有趣地发现那把两幅异质图像融为一体的修正过程(其中一幅起源于这位天才政治家的心灵,另一幅起源于幼儿原始心灵的冲动),两幅图像中令人困扰的成分都要被这一过程所消除。
在融合后的图像中,作为被禁止而带有反叛性质的棍棒执握行为,只以“左”
手的执行加以象征的暗示。
另一方面,显梦中还祈求上帝,好像是对拒绝禁事或隐秘尽可能加以虚饰。
至于上帝对摩西的两个预言——他能看到天国,但不能进入——第一个预言被表示为得到实现(“遥望山林”
),而第二个令人痛苦的预言,则根本未提及。
水可能因为润饰作用[参见第488页以下]的需要而被删除,以求成功地使这一图景与前一图景融为一体。
水虽未出现,但代之以山岩的崩落。
最后一个梦例为:
梦例12:一位化学家的梦[1909]这是一个年轻男子的梦。
他正努力戒除**习惯而打算建立与女性之间的性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