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因此,这会实现我们的期望:有焦虑出现的地方,就有人们所害怕的东西。
但这种类比还不止于此。
正好像逃避外界危险的企图由站稳脚跟并采取适当的防御所取代一样,也好像是神经症焦虑的产生让位于症状的形成一样,这种症状的形成产生于有关的焦虑。
理解的困难现在存在于别处。
原来焦虑既表示自我逃避自己的力比多,也等于假定焦虑起源于力比多。
这不免更难理解,我们必须记住一个人的力比多基本上是其一部分,而不能看作是身外之物。
这是焦虑产生的“拓扑动力学”
(topographiamics),我们对此仍不明白——即在那个过程中产生的是什么精神能量,或这些精神能量出自什么精神系统等问题,这又是一个我不能许诺要解答的问题。
但是,有两条线索,我们必须遵守,并且这样做时我们将再次使用直接观察和分析探询来帮助我们的推测。
我们现在先来谈一下儿童焦虑的发生和与恐怖症有关的神经症焦虑的源泉。
忧虑在儿童中是很常见的东西,并且似乎很难区分它是神经症的还是现实性焦虑。
确定通过儿童的行为做出这种区分的价值很成问题。
因为一方面如果儿童对所有的陌生人或新情境和新东西都感到害怕,我们并不感到吃惊;我们很容易把这种反应解释为由于他的软弱和无知。
这样,我们认为儿童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焦虑的倾向,并且如果这种忧虑是一种先天的遗传,那么我们应将它看作是一种十分有利的安排。
儿童似乎只是在复演史前人及现代原始人的行为,这些人由于无知和无助而害怕新奇的及许多熟悉的现在已不再引起焦虑的东西,并且如果儿童的恐怖症至少有一部分被看作是人类发展初期的遗物,那么,这也正与我们的期望相吻合。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以下两方面的事实:第一,并非所有儿童的焦虑都具有同样的程度;第二,那些对各种情境都十分畏怯的儿童,长大时往往成为神经症患者。
这样,神经症特质也通过直接的趋势变为现实的焦虑而显露自身。
忧虑表现为是一种原始的东西,并且我们得出结论:儿童及后来的成人,之所以体验着对自己的力比多的畏惧,是因为他对于任何事物都畏惧。
可见,焦虑来自于力比多之说可被取消;而且通过对于现实性焦虑的条件的研究,人们自然可以逻辑地推出下面的结论:对人自身软弱和无助的意识——即阿德勒所称的自卑惑(iy)——是神经症的最终基础,假如它可以一直从儿童时期保持到成年时。
这听起来是如此的简单而动听,以至于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用来研究神经症问题的观点将由此而动摇了。
这种“自卑感”
(以及决定焦虑和症状形成的东西)似乎确实可以持续到成年;但在这种特殊的病例中竟会出现健康,这需要做出解释。
但是通过对儿童的忧虑的仔细研究会揭示什么呢?起初,儿童所害怕的是陌生人;这种情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涉及情境中的人,后来才涉及物。
但是儿童害怕陌生人,并非由于他认为这些人不怀好意,而是他将自己的弱小与陌生人的强大相对比,从而认为这些人会危及自己的生存、安全和快乐。
认为儿童缺少信任和害怕支配世界的攻击本能,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建构。
实际上,儿童之所以害怕陌生的面孔,是因为他已习惯于看到一个熟悉的和可爱的面孔——特别是其母亲。
正是他的失望和渴望转变成焦虑——实际上,他的力比多既没有使用,又不能久储不用,于是就以焦虑的形式得到发泄。
这个情景是儿童焦虑的原型,是出生时——即与母体分离时,原始焦虑条件的再现。
[387]
儿童与情境有关的首要恐怖是对黑暗和独居的恐怖。
前者时常保持整个一生。
不愿与保姆或母亲分开的欲望则是二者都有的,我听到一位害怕黑暗的儿童叫道:“妈妈,客户跟我讲话,我很害怕!”
“这有什么用呢?你又不能看到我。”
儿童回答说:“如果有人讲话,天就会亮些。”
[388]
这样一种在黑暗中感受到的渴望就变成对黑暗的害怕。
我们还未发现神经症的焦虑只依附于真实的焦虑并成为其特殊的一种,相反,我们却感到儿童的行为似乎有点像真实的焦虑,其主要特性又与神经症焦虑相同——起源于没有用处的力比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