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在她可施展其对男子的女性魅力时,神经症会突然爆发,使她逃脱结婚和对生活的希望。
如果在此之后,一种分析成功地使她对其神经症有所认识,那么就会发现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的、理想的女子,其性冲动受到了完全的压抑;然而,这些潜意识仍然与她和童年时的朋友之间的邪恶体验有联系。
我再讲一下有关自我发展的另一个方面,这不仅是因为我看到一些更为远大的目标,而且还因为由此可以证明我们所确定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之间的严格而不易理解的界限是有其相当的道理的。
在形成我们的有关两个发展过程(自我和力比多的发展)的判断时,我们必须强调以前所疏忽的一个方面。
因为从根本上说它们两者都是由于遗传,都是整个人类在远古及史前的进化的缩影。
在力比多发展的情况中,我敢说这种种系(phylogeic)发生的起源是显而易见的。
请考虑有些动物的**与嘴有密切的关系,而另一些动物的**则与排泄器官难以区分,还有一些动物的**则与其运动器官有关——所有这些你们可以参考波尔希的名著(1911~1913)所描写的这些十分有趣的事实。
在动物中,令人吃惊的是人们可以发现很多种性组织的变态现象。
然而在人类中,这种种系发生的观点则不很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属于遗传性质的东西要重新在个体发展中获得[334],或许是因为原先引起这种获得的条件,现在仍然存在,并且不断地对每一个体产生影响。
我想说的是后来又产生一种新的反应,而现在则引起一种倾向。
除此之外,无疑那种既定的发展过程,可能由新近的外在影响在各个个体中引起混乱和变动。
但我们已知道至今仍使人类不得不有这种发展,并能维持不变的力量,这还是现实的挫折,如果我们要给它一个真正的名称的话,可称为生存需要的压力——即必要性(y)。
它是一位严厉的教育者,并且教会了我们许多事情。
神经症则成为这种教育所带来的恶果,但所有的教育都有这样一种冒险。
这种有关生活的必要性的理论不必削弱“内在发展趋势”
(itrends)的重要性,如果这种趋势存在的话。
现在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事实,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在面对现实的必要性[335]时其表现方式不同。
自我保存本能以及有关的东西比较易于教育:它们很早就学会遵照必要性的旨意,并且使其发展与现实的教导相适应。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们不可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获得所需要的目标对象;如果没有这些对象,个体不免会死亡。
性本能则难以教育,因为起初它们不需要对象,它们既像是寄生于他种生理机能之上,又好像可以自身获得满足。
它们最初本不受现实必要性的教育影响,就大多数人来说,在其整个一生的某些方面,其性本能保持这种自愿的特点;并且不受影响(我们称为“非理性的”
)。
再者,一般来说,年轻女人的可教育性在其性需要达到最为强烈的时候已告结束。
教育者知道这一点并且知道如何应付;但精神分析的发展或许也可以把教育的重心移到儿童的早期阶段,从婴儿开始。
小东西时常在四五岁时机能已完善,之后只不过是渐渐地显现其已有的禀赋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