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148][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学三论》(1905d,标准版,第7卷,第208页以下)中的第三篇论文的第一节里,以相当长的篇幅讨论了在性行为中起作用的前期快乐机制这一问题。
在《作家与白日梦》(1908e,标准版,第9卷,第153页)一文末尾的美学创造里,在他早期完成、死后才出版的关于《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a[1905~1906])一文中以及在其《自传研究》(1925d)里,他再次指出了这种前期快乐机制的益处。
]
[149]前期快乐原则(principleoffore-pleasure)系精神分析术语,指**前的心理或躯体活动引起的快感。
——中译者
[150]在我的叙述中一直备受冷落的胡说式诙谐(nonsensejoke),其实应该引起我们格外的注意。
由于我们的观点重视“无意义(胡说)的意义”
这一因素,人们也许会要求每一条诙谐都必须是胡说式诙谐。
但这样做毫无必要,因为只有思想游戏才必然导致胡说;而另一种诙谐的快乐根源,即文字游戏,只偶然会给人留下那种印象,却并不经常引起含蓄的批评。
诙谐乐趣的这种双重根源——与言语诙谐和概念诙谐之间的那个非常重要的区别相对应的文字游戏和思想游戏——使得对诙谐做出一个概括性陈述的简明构想显然要更困难些。
由于上文中列举的种种因素(如再认等等),文字游戏常常会产生明显的快乐,因而它只在很小的程度上会遭到压制。
思想游戏不可能具有这种快乐中的动机,它常常会遇到很强的压制,同时它所产生的快乐仅仅是解除了抑制的那种快乐。
因此,人们可以相应地说,诙谐中的快乐具有原来游戏快乐的内核和解除抑制快乐的躯壳——我们自然察觉不出胡说式诙谐中的快乐在于尽管它已受到抑制,但我们还是成功地解放了一派胡言;而我们却能直接看出文字游戏使我们快乐这个事实。
——其次,一直保留在概念诙谐中的胡说通过使我们感到困惑从而间接获得了增加我们注意力的那种功能。
但只有当它起阻碍作用,以便困惑能够出现在理解之前时,胡说才会起到加强诙谐效果的作用。
第56页以下中的一些例子已经表明,除了上述那一点之外,诙谐中的胡说也可以用来表示思想中的一种判断。
但尽管如此,这并不是诙谐中胡说的原始含义。
[1912年增补]许多类于诙谐的表达都可以归入胡说式诙谐一类。
它们目前还没有一个恰当的名称,但却可以统称为“诙谐的愚蠢伪装”
(idiocymasqueradingasajoke)。
它们的数量无以数计,但我只选两例:“一个坐在餐桌旁的人接过别人递给他的鱼时,两次连续把双手浸到蛋黄酱里,接着马上用手去摸自己的头发,看到他的邻座在诧异地看着他,他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替自己开脱道:‘对不起,我刚才还以为是菠菜呢。
’或:‘生活就是一座吊桥,’一个人说道。
‘什么意思?’另一个问道。
‘我怎么会知道呢?这个人回答。”
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均有一种作用,因为它们都有可能引起诙谐,这样人们就会设法找出胡说背后那种隐藏的意义。
可是人们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它们是地地道道的胡说。
这种伪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胡说中的快乐释放出来。
然而,这些诙谐并非全无目的,它们都是骗子,在欺骗和触怒听者的过程中给讲笑话的人以某种快乐。
于是听者下定决心以后要自己讲笑话,这样就把自己的恼怒平息下去了。
[151][见编者导言,第7页。
]
[152]堂吉诃德的侍从。
——中译者
[153][海涅在27岁时受洗成为基督教徒。
]
[154][没有一种行为比笑更普遍,或者得到了更广泛的研究。
也没有一种行为比笑更能激起普通人和哲学家们的好奇心。
更没有一种行为比笑能使我们收集到更多的观察资料和建立更多的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