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现在该注意的是,想象草图的两种姿势,如何能证明前面那些作家的描述是正确的?和米开朗基罗同时代的孔迪维说道:
“摩西,这位希伯莱人的导师和领袖,以一种冥思哲人的姿态坐着,右臂下夹着《十诫》法版(TablesoftheLaw),下巴支在左手上(!),就像一位疲惫不堪又心事重重的人。”
在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塑像中根本看不见这种姿态,但这种说法几乎精确无误地描述了第一幅草图所支持的观点。
卢布克及其他评论家共同评论:“他深深地被震动,右手抓住飘**的美髯。”
如果我们看看现存雕像的复制品,就知道这种说法不正确,但就第二幅草图来说却是适合的。
和我们看到的一样,贾斯蒂和纳普观察到这样的细节:《十诫》就要滑下去,随时都有摔碎的可能。
汤德更正了这种说法并证明了,右手稳稳地握着《十诫》;不过,如果他们描述的不是雕像本身而是我们构想的动作的中间阶段,那就正确了。
情况几乎是这样:好像他们已使自己的注意力从雕像的视觉形象移开,无意识中开始了对形象背后的动机力量的分析,而他们这种分析的结果,竟与我们用更清醒、更明确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一样无二。
第三章
我相信,我们现在可以收获自己辛勤劳作的果实了。
我们已经看到,有多少人拜倒在这尊雕像前,满腔热忱地为其作注,认定它表现了摩西被其子民舍弃主恩、围着偶像跳舞所激怒。
但是,我们必须放弃这种解释,因为这种解释让我们期待着看到他于下一刻跳起来,摔碎《十诫》,实施复仇。
而这种看法与雕像设计背道而驰。
这座雕像与其他三座或五座雕像一起,构成朱利叶斯二世陵墓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可以再捡起已放弃的解释,因为我们复制的摩西画像中,摩西既不会跳起来,也不会把圣书扔掉。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不是激烈行动的开始,而是已发生的行动的延续。
在开始大发雷霆时,摩西想采取行动,跳起来复仇,忘记了圣书《十诫》在手,但他战胜了冲动,继续静坐在位子上,只在心中凝聚着怒火,痛苦中夹杂着轻蔑。
他也绝不会扔掷圣书使其在石地上摔碎,因为恰恰是由于考虑到《十诫》,他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愤怒;为了维护《十诫》,他才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发泄满腔怒火时,他必定忽略《十诫》,所以将拿《十诫》的手移开。
《十诫》下滑后,随时有摔碎的危险。
这一点使他醒悟。
他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为了这个缘故,他抑制了情感的膨胀。
他的手回到原处,在《十诫》就要落地之前,护住了失去支撑的圣书。
他以这种姿态岿然不动,米开朗基罗取这种姿态,把他塑造成陵墓护卫者。
[161]
如果我们将雕像上下打量,就会发现它所表现的三个感情层次。
面部线条反映趋于强烈的感情;塑像中部显示出克制行动的痕迹;脚仍保持采取行动的姿态,仿佛控制力是自上而下得以实现的。
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提到左臂,它似乎也该在我们的解释中占据一席之地。
左手轻柔地放在腿上,爱抚地握住飘垂下来的胡须的末端。
它似乎想要扼住那股狂怒,正是因为这股狂怒,另一只手片刻前狠狠抓住了胡须。
《圣经》中描写摩西看见金牛犊场面时的行为,引述如下[162]:(《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第七节)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下去吧!
因为你从埃及领出来的百姓,已经败坏了。
(8)他们很快就偏离了我所指示的道路,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说:以色列啊!
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的神。
(9)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看这些百姓真是十分倔强。
(10)你且由着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然后再为你创造一个大国。
(11)摩西便恳求耶和华——他的上帝说:耶和华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