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后来我了解到,伊凡·莱蒙列夫是一位意大利医生的俄文假名,他的真名叫莫雷利,死于1891年,生前曾是意大利王国的上议员。
这一新发现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我觉得莱蒙列夫的考证方法和精神分析的技巧密切相关,它也是通过十分细致的观察,从所谓的垃圾堆中挖掘某种秘密,以及从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甚至为一般人不屑的细节中寻找所掩藏的东西。
在摩西像身上有两个地方的细节迄今不仅没有注意,实际上甚至也没被恰当地描述过。
这两处就是他右手的姿势和两版《十诫》圣书的位置。
可以说正是这只右手构成了圣书《十诫》和主人公怒气冲冲的胡须之间唯一而特别的联系,一个需要加以说明的环节。
他被描述为手指插入胡子,抚弄着胡须,同时又将手的外侧靠在《十诫》之上。
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我们有必要更密切地观察他右手手指的动作,更细致地描述手指触到的那蓬大的胡须。
我们现在很清楚地发现下列情况:右手的拇指被遮住了,只有食指真正牵连着胡须。
食指那么用力地压住柔软的胡须,以致手指的上下部形成了隆凸。
其余的三个指头靠着前胸,上关节弯曲;最靠近右手的一绺胡须从手指边飘散开来,几乎未触及手指,似乎手刚从胡子里抽出来。
因此,说右手插进胡须或者正摆弄胡须,都是不正确的;明显的事实是,食指放在胡子上并压出了一道深凹痕。
无可否认,用一根手指压住胡须是一种不寻常的姿势,其用意耐人寻味。
摩西那令人羡慕的胡须,从他的脸颊、下巴以及上唇波浪般的一绺绺飘泻下来,每绺之间互不牵扯。
最右边的那一绺,从脸颊长出,飘落至向内压迫的食指处被牵制住了。
我们可以设想,这绺胡子可以沿着食指和被遮盖住的拇指之间继续下泻。
与此对称的左边一绺,一直畅通无阻地经胸前飘下。
最不寻常的处理是对左边内层一绺和中线之间的这部分浓密的胡须,这部分胡须没有随着头部转动向左边飘去,而是松松地卷起,形成一种旋转的装饰效果,横悬于胸前,覆盖在右边内层的胡须上。
这是由于它受到了右手指的有力的压迫,尽管这部分胡须长在脸的左侧,而且实际上是左边整个浓密胡须的主体。
所以,虽然摩西的头部猛烈地向左转动,胡子的主要部分却留在了右边。
在右食指压住的地方胡须形成了涡状;左边的绺绺胡须盖在右边的胡须上,二者都被专横的右食指挽住。
只有在右食指尚未触及的地方,胡须才不受束缚,再次自由飘逸,垂直下落,直到摩西膝盖上张开的左手拢住了它们的末端。
我并不幻想我的描述十分清楚,也不想冒昧地认为这位雕塑家真的鼓励我们去解开他的雕塑胡须之谜。
除此之外,事实上右食指的压力主要影响了左边的几绺胡须,由于这种斜向牵制,胡须没有随着头和目光转向左边。
现在我可以提个问题:这种安排有什么用意?动机是什么?如果雕塑家确实是考虑到线条和空间设计的缘故,才把向下飘逸的胡子拉向面朝左方的雕像右侧,那么,用一根手指压住胡须的方式该是一个多么奇特而又不合适的表现手法呀!
无论什么人,当他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把胡子挽向另一边时,都不会考虑用一根指头的力量把一半胡子压到另一半上。
这些细小的特征难道都是无所意味的吗?难道我们是在创造者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耗费心思吗?
且让我们进一步假设:这些细部也有意义。
有一个办法可以帮我们克服困难,并帮我们发现新的含义。
摩西左边的胡须压在他的右食指之下,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个姿势看作是右手与左边的胡须之间曾发生某种接触的最后阶段,这一接触曾被选择来表现此前某一时刻的一个最关键的姿势。
也许他的手曾更有力地握着胡须,也许他的手曾到达过胡须的左侧,而当他的手落到雕像现在所示的位置时,一部分胡须便随之而往,这些胡须证明了刚刚发生的这一动作,卷曲的胡须显示着这只手的运动轨迹。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右手曾经有过一个收回的动作。
这一假设可引出其他假设,在想象中,我们可以使一个场面完整。
胡子为依据可证明该动作是这种动态场面的一部分。
依据静坐的摩西被喧闹的人群和膜拜金牛犊的景象惊扰这一点,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这种假设:我们猜想,他最初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头和飘逸的胡须朝向前方,他的手也许根本没有靠近头和胡子。
突然,喧闹声震耳欲聋,他把头和目光转向发生骚乱的方向,心里一下就明白了。
他无比愤慨,准备一跃而起去惩治那些不肖子民,把他们消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