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本能的引入使得生理反射的简单模式变得极为复杂起来。
外部刺激只需神经系统避开就行,这是借助肌肉运动实现的,而作为一种适宜的运动,它变成了一种遗传素质(hereditarydisposition)。
然而,源于有机体内部的本能刺激却不能用这种机制对待,它们对神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它不得不采取一些联合性活动,借助这些活动使外部世界产生变化,以满足内在刺激的要求。
总之,这些活动使神经系统恢复了它躲避刺激的理想意图,因为对神经系统而言,外部刺激的流入是源源不断和无法避免的。
因此,我们或许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本能和非外部刺激才是使神经系统得以发展的真正动机力量,神经系统的非极限能力使得它发展到了目前如此高的水平,实质上没有任何力量可阻止我们做出这样的假定,本能本身,或至少部分地是外部刺激促动的,这是在种系发展的过程中给生物体带来的诱发变异(modifi)。
如果我们能发现即使是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心理器官的活动,也服从于快乐原则,比如在愉快不愉快的维度上受情感(feelings)的自动调节,那么我们就不能拒绝做更进一步的假设。
这些情感反映了控制刺激过程的方式,也就是说,不愉快的情感会与刺激的增加相联系,而愉快的情感则与刺激的减少相联系。
然而,在我们有可能发现存在于愉快与不愉快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心理生活的刺激量波动之前,我们最好谨慎地将这种假设视为一种极不确定的形式。
毫无疑问,可能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关系,但却不是简单的关系。
[274]
如果我们现在从“生物学”
的观点来思考心理生活,那么,我们就会将“本能”
当做介于心理与躯体之间的概念;当做刺激的心理表征,这些刺激源于有机体内部并触及心理;当做心理活动的需要量,这是身心相互联结的结果。
我们现在便可以讨论与本能概念有关的一些术语了,如本能的“压力”
(pressure)、本能的“目的”
(aim)、本能的“对象”
及本能的“根源”
(source)。
我们将本能的“压力”
(Drang)理解为本能的动力因素(motorfactor),是一种力量或它所展示出来的需要量。
运用压力是所有本能的共同特征,事实上压力是本能的实质(essence)。
每一种本能都是活动的一个方面。
当我们不是严谨地说到被动的本能时,仅仅指本能的“目的”
是被动的。
[275]
本能的“目的”
(Ziel)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为了满足,而满足的获得仅能在本能条件下将刺激状态移开。
不过,尽管每一种本能的终极目的保持不变,但却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达到目的。
因此,我们可能会发现本能具有多种相近的、居间的目的,它们之间相互结合或相互交换。
经验还使我们可以说,本能的目的是受到抑制(inhibited)的,这一过程表现为在本能满足获得后,本能便被抑制或被转移(deflected)。
我们可以假设,即使这样的过程也渗透着部分满足。
本能的“对象”
(Object)指本能所指的事物或本能为实现其目的所借助的事物,它们具有最大的可变性,与本能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是在使本能满足具有可能性时才与本能联系起来。
本能对象未必是新异的,它也许是主体(subject)自身的一部分。
在本能存在的整个过程中,对象可能会出现多次的变化,本能的移置(displat)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同样的对象可以使多种本能获得同时满足,阿德勒将这视为“本能的汇集(stincts)(德语为Triebversg)[276]。
本能与其对象的最密切关系明显地表现为“固着”
(fixatio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