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主审派要求重启贞元旧案,追究裴氏余党;保守派则坚称“前事已矣,不宜再扰社稷安宁”
。
僵持不下之时,一位退休老御史拄拐而出,当众展开一幅画卷??正是李昭所绘《海风割面图》摹本。
“老臣不知此画真假,”
他声音颤抖,“但我知道,若今日我们再次选择沉默,那么五十年后,我们的子孙也会站在这里,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没人说话?为什么任由忠魂蒙尘?”
满殿寂然。
最终,天子妥协:成立“贞元稽古院”
,由崔衍领衔,全面审查现存史料,允许参考《全史》及其他野史文献;同时赦免所有因传播《拾遗》《全史》而获罪之人,并追赠李慎、南宫萤等人谥号。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照心碑前人山人海,百姓自发献花焚香,孩童齐诵《悔过席》。
有老兵跪地痛哭:“将军,您终于清白了!”
可李念并未停留庆功。
她知道,胜利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她在碑林深处建起一座“传声阁”
,专收各地送来的口述录音??用新近传入的西洋留声机,录下幸存者的回忆。
第一位登台者是徐知远之孙,少年手持祖父遗稿,朗声道:“爷爷常说,写字的人不怕死,只怕没人读。”
接着是林守义,那位老水手千里迢迢归来,带来李昭晚年日记残页。
其中一页写道:“我教孙子认的第一个字是‘史’。
他说笔画太多,难写。
我说:‘难写的字才最重要,因为它承载着不容易记住的事。
’”
更有南宫遗脉少女亲自来华,献上家族世代守护的《照心引》琴谱原件。
她不会汉语,却用扶桑语唱出一段旋律,翻译过来竟是:“母亲啊,请听这铃声,它来自故土,带着未曾熄灭的光。”
李念邀请她留在言城,教授古乐。
不久后,《照心引》成为全国学子必修曲目。
每逢清明、寒食,万家灯火中皆可闻琴声幽幽,如诉如思。
五年后,《贞元稽古院报告》正式公布,确认李慎系中毒身亡,南宫萤遭政治构陷,周景和篡改星图确有其事。
朝廷下诏为十四位冤臣平反,重建祠庙,列入国祭。
而此时的李念,已悄然退隐。
她搬到了北岭村,在明心堂旧址旁建了一座小型书院,取名“继光庐”
。
每日清晨,她亲自为村童授课,教材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全史》节选。
她教孩子们辨识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分析官方叙事与民间记载的矛盾,训练他们提问而非背诵。
“你们不必相信我说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