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李念沉默良久,起身取来《全史》修订本,在“赋税篇”
后添补新章,并将原件交由传声阁录音存档。
当晚,她亲自主持北岭夜读会,当众诵读陈怀礼遗疏。
村民围坐火堆,有人抹泪,有人低声复述:“原来那年大旱,朝廷明明知道……”
三日后,一名年轻驿卒冒雪送来急信:西北三郡已有五处私塾自发开设“陈公讲席”
,专授灾政真相;更有农妇组织“记岁会”
,每年秋收后集体记录粮价、赋额、疫病情况,誓要“留一本真账给儿孙”
。
春去夏来,继光庐渐成四方学子向往之地。
不止汉人子弟,也有蒙族少年、苗疆巫医之后、回部商人之女前来求学。
李念不限出身,唯有一训:“来此者,必先问一句??你为何要记得?”
书院课程亦非常规。
除讲授《全史》各卷外,更设“辨伪课”
:学生需比对官修志书与民间笔记,找出矛盾之处;又有“口述课”
,邀请老兵、流民、狱卒之后登台讲述家族记忆;最特别者为“灯影戏”
,由学生自编短剧,演绎历史事件的不同版本,演罢即展开辩论。
某日,一名藏袍少年演出《李慎之死》片段,扮演将军者临终高呼:“吾非死于酒毒,而死于万马齐喑!”
台下掌声雷动。
事后有老儒批评其“歪曲史实,煽动情绪”
,李念答曰:“若连悲愤都不能演,那真实岂非早已死去?”
盛夏某夜,暴雨倾盆。
李念正在灯下整理新收文献,忽闻院外喧哗。
开门见两名青年浑身湿透,抬着一副担架,上卧一人,气息微弱。
“他是徐知远!”
其中一人喊道,“我们在江南渡口找到他,他已经疯癫多年,靠乞讨为生,嘴里一直念着‘画……要送去……’”
李念心头剧震。
徐知远??那位曾护送《海风割面图》原作的画师,十年前失踪于长江水道,传言已被沉江灭口。
她命人速请郎中,亲自守候榻前。
三日后,徐知远睁眼,目光浑浊,喃喃道:“……灯……熄了吗?”
“没有。”
李念握住他的手,“灯还亮着。”
老人嘴唇颤抖,艰难地从贴身衣袋掏出一块油布卷。
展开一看,竟是《海风割面图》原画!
画卷虽受潮霉变,但主体尚存,李慎仰面倒下的瞬间、裴文渊袖中藏药的动作、远处宫墙阴影里的黑衣人……一切细节清晰可辨。
“我藏了十年……”
他哽咽,“每次想交出去,都怕……怕再没人信……直到听见孩子们在唱《照心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