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313回三川北虏乱如麻休言谈笑静胡沙(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梅毅摇了摇头道:“我不识谢安,但我追随主公梅孝朗多年,故南鲁公文武双全,为相数朝有大功于国。

若论文采剑术,故主公远不如太白先生,但论治国安邦,相较之下,实非先生所长。”

梅毅这人说话很直接,他没当过宰相,却在宰相身边待过很多年,知道梅孝朗是怎样一个人,都经历过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才华和手段。

拿梅孝朗做比较,可见李白确实不是这块材料,为何非要去追求这样的理想呢?

这番话差点没把李白给呛着,他端杯饮酒不言,梅毅又说道:“先皇用先生为翰林供奉,而非先生所欲相位,先生或有不满以为未足志,但在我看来也无他憾。

先生诗文名动天下,正是千古翰林表率,而非宰相之业。

……先生是修道之人,应知‘适志’之说。”

这几句话更有意思,比如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学问做得很好,可以专心去做学问,如果贡献很大,还可以评选为院士之类,受人尊敬享受应有地待遇与地位。

但没必要一定提拔为行政领导,做部长、书记一类的官员,如果专业不对或者本人没这方面的才能,那就更没有必要。

李隆基用李林甫为相也许错了,但封李白为翰林供奉,算是量才而用并无什么不当。

以李白的名望与才华,在那种环境下受到官场排挤,被赐金放还。

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他并不懂为官之道。

江湖术还讲究“尖”

与“里”

并重呢,文治武功不是靠理想或希望就能凭空实现,需要很现实的官场手段去一步步经营,而李白不愿也不能。

这番话很逆耳,但以梅毅脾性说的已经足够委婉了。

李白端杯半天没说话,良久之后才问了一句:“将军现身舟中,是想劝我莫受永王之邀吗?”

梅毅点头道:“永王此请,借太白先生之名望而已,非欲用先生立功业。

况且新皇已登基,永王来江南整军并未请旨恐师出无名,永王之举如今非但不能平定天下之乱,更有自乱之危,先生何苦追随?”

,!

情,但梅毅向来做事直接不讲情面,他这么处置也正常。

梅振衣当初不喜欢樱宁,也可能早看透了此女子的心性,确实不是适合地道侣。

梅毅身为行儿地尊长拦住山路表明了态度,樱宁无奈只得转身离去,她地眼圈已经红了。

愣愣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梅效未奉永王之诏,永王率军到达广陵时,他领军已北上。

但有一人接受了永王李璘的邀请,从庐山上下来,沿长江直追永王大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李白曾在天宝初年奉诏入长安,位居翰林供奉,草制诏书。

一度很受恩宠。

但时间过了没两年,李白就被排挤出京,美其名曰赐金还山。

李白的理想是施展定国安邦的宰相之才,并不甘心做一个闲文添锦的散臣,而玄宗用他不过就是用其文采。

并不打算用他治国。

李白在长安日子过的越来越苦闷,难免有牢骚之词,曾写下“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这样地诗句。

自视为白雪高洁,又讥讽朝中权贵为青蝇互聚。

时间一长自然会被小人抓住把柄进谗言,他被玄宗疏远放还也不算意外,离京时留下了那首传颂千古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李白这个人并不是伪作清高,而是骨子里真正的清高。

他一辈子写过很多诗,交往过很多人,在民间有祈求举荐之作。

比如献给玉真公主的诗,在朝中也有歌功颂德之作,比如在翰林供奉任上所做的赋文与诏诰,这些可以视作他为实现理想抱负所做的努力和妥协。

公允而论,李白做为文人还是有真正的气节,藐视权贵也不是虚言。

在朝中时,不论是宫中掌权的高力士还是朝中掌权地李林甫,要想从仕途往上爬必须奉承这两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书后,我和男主死对头he了改变斗破的穿越者木叶之次元修仙都市奇门医圣神秘复苏之我有尸骨脉诸天从替换角色开始似锦玫瑰软刺神话原生种全球游戏化:神级内测玩家真少爷从古代穿回来了总有偏执狂盯着我[快穿]视死如归魏君子难驯明王首辅开局得绝症,从王者陪玩开始无敌星海南城蛊惑臣下之妻昼夜曲线升迁:权道情谋清穿咸鱼攻略这个忍者明明不强却过分作死病美人穿成反派幼崽后摆烂了替身与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