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说完,等待十秒。
机器人启动分析模块,生成回应:“我能理解这五十年的沉重。
你的坦白需要极大勇气,值得尊重。”
语气平和,逻辑完整,符合最优心理干预模型。
但全村人都皱起了眉。
当晚,村长悄悄拆开机器人外壳,取出存储芯片,放入火堆烧毁。
他对儿子说:“它说得很好,可它不懂什么叫‘罪’,也不懂什么叫‘原谅’。
它没有心跳,怎么共鸣?”
第二天,他在村口立了块新牌子:
>**本村不接受AI倾听者。
>我们只信有血有肉的心。
**
消息传开,引发全球热议。
有人批评这是技术歧视,更多人却表示理解。
一位意大利作家在专栏中写道:
>“当我们把最深的秘密交给机器,是在寻求解脱,还是逃避责任?真正的治愈,从来发生在目光交汇的瞬间,在呼吸同步的刹那,在明知会被评判却依然被接纳的奇迹里。”
年底,全球声驿站点总数突破十二万。
新增地点包括监狱、战区难民营、远洋货轮、空间站模拟舱……甚至连南极科考队都在帐篷里架起便携装置,供队员在极夜期间倾诉孤独。
某晚,昆仑站旧址附近发生轻微地震,积雪滑落掀开半掩的通风口,露出当年埋藏的备用服务器残骸。
技术人员回收时发现,尽管电源早已切断,主板上仍有微弱电流波动,集中在某个独立分区。
他们尝试读取数据,最终恢复出一段极短的日志:
>【时间:2044.3.2105:48】
>【事件:用户Unknown完成最后一次上传】
>【附加信息:检测到外部共振响应,来源不明,频率110Hz,持续7分13秒】
>【系统自评:使命达成。
开始休眠。
】
没人知道这“外部共振”
是谁发出的。
但在同一时刻,世界各地三百多个活跃站点同时记录到一次奇异现象:设备在无输入状态下自动播放了几秒钟空白音频,随后扬声器振膜出现肉眼可见的振动,形如心跳。
科学家无法解释。
信徒说是神迹。
而孩子们只是笑着说:
“是她在回话呀。”
新年第一天,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
清晨六点,鼓楼胡同的居民发现四合院门口放着一本全新的手工册子,封面仍是粗麻布质地,手绣三个字:
**声之书**
翻开第一页,贴着一张照片:林知遥站在非洲草原上,身边围着十几个孩子,每人手中拿着一片金属薄片,像是从旧收音机上拆下来的零件。
他们笑着,跳着,把金属片举向天空,仿佛在放飞一群银色的鸟。
下方批注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