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闭眼解读:
>“北纬36.7,东经98.4,地下七米,共振腔体启动周期为月圆前夜三小时十七分。
带上你的声音,别怕它颤抖。”
坐标正是青海湖气象站下方。
时间……是今晚。
林知遥猛地睁眼,“她要回来?”
“或者,”
张阿婆凝视着他,“她一直没走,只是我们听不见。”
两人沉默对望片刻,最终林知遥转身朝山下走去。
他的背包里装着一台老式便携录音机,是王小花十五岁生日那天,他送她的礼物。
机器早已停产,零件靠各地声驿志愿者拼凑修复。
磁带轮轴上缠着一圈红绳,那是她最后一次使用后留下的标记。
戈壁之夜寒如冰刃,星空低垂得仿佛伸手可触。
当他抵达气象站时,月光正斜照在铜铃上,铃身反射出一道微弱的光弧,扫过地面一块不起眼的石板。
林知遥蹲下,拂去沙尘,发现石板边缘有细微接缝。
他按照记忆中王小花提过的机关位置,用力按下左下角凹陷处。
轰隆一声,地面缓缓裂开,露出一条螺旋向下的金属阶梯。
空气中有股熟悉的气味??铁锈混合着陈年胶木与松香,那是早期声驿核心组件特有的味道。
他一步步走下去,心跳随节拍器同步加速。
地下室中央,矗立着一座球形装置,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内部隐约可见旋转的磁带阵列。
顶部铭牌写着:
>**ProjectEcho-Ω**
>核心驱动频率:110Hz±0.3
>启动条件:双源共鸣(生物语音+情感共振)
>注:本系统不具备AI生成能力,仅记录并反射真实人类情绪波形
林知遥认出来了??这是王小花父亲生前未完成的“灵魂共鸣机”
原型,据说能让逝者的声音以纯粹情感形态重现。
当年项目因伦理争议被叫停,所有资料销毁。
没想到,竟藏在这里。
他环顾四周,墙上贴满了手写笔记,字迹熟悉得让他眼眶发热:
>“如果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声音的另一种传播方式呢?”
>“为什么我们必须用‘治愈’来包装痛苦?为什么不能允许悲伤自由流动?”
>“我想做一个容器,不劝人坚强,不教人放下,只负责把那些咽下去的话,原原本本送出去。”
最后一行写着:
>“林知遥,如果你看到这些,请对我说一次真话。
不是为了救我,也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使命。
就当是,两个老朋友之间的告别。”
林知遥站在机器前,手指抚过冰冷的控制面板。
他知道,所谓“双源共鸣”
,需要两个人的声音同时注入系统??一个是活着的讲述者,另一个,则必须是从声网中回归的残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