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全场熄灯。
寂静降临。
起初有人咳嗽,有手机震动,工作人员急忙制止。
渐渐地,人们学会了克制。
五分钟过去,雨声响起??屋檐滴落、地面溅射、地下暗流……层次分明,宛如天籁。
当最后一滴雨消散,主持人轻声问:“谁愿意发出回应?”
一位白发老者缓缓举起手。
他是退休声学教授,专程赶来。
走上台,他没有说话,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支竹笛??正是李同学亲手削制的那一支。
他将笛子贴近唇边,却没有吹奏完整旋律,而是一个单音,持续、稳定、微微颤抖,像一颗露珠悬在叶尖,迟迟不肯坠落。
台下有人抽泣。
林知遥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戴着帽子,无人认出。
她听着那个音,仿佛看见望月坡上的月光,听见铜铃随风轻响,感受到无数细小声音正穿越千山万水,在这一刻汇聚成河。
演出结束,她悄然离场。
回到山村已是深夜。
她推开窑洞门,发现桌上多了一封信,信封上无字,只画着一只展翅的纸飞机。
拆开,里面是王小花的笔迹:
>“老师,今天我们听到了井底回声唱歌。
李同学说,那可能是他爸爸的声音。
我们把它录下来了,放在陶罐里埋在老槐树下。
等明年春天,说不定会长出新的旋律。
>我们都是听者,也是传声筒。
>谢谢您教会我们,不必开口,也能歌唱。”
林知遥握信良久,走向屋外。
月色正好。
远处,不知是谁又吹起了笛子,接着是口琴,是二胡,是竹哨。
众声交织,飘向星空。
她取出母亲的磁带录音机,放入最后一卷空白带。
按下录制键。
然后,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坐着,让整座山的呼吸填满这方寸磁迹。
多年以后,有人在国家档案馆发现一盒编号“SS-000”
的声音档案,标签上写着:
《未命名?五十三分钟》
播放后,前五分钟绝对寂静,其后是雨声、虫鸣、风过林梢,夹杂孩童嬉笑与老人低语。
最后二十分钟,没有任何明显旋律,唯有各种细微声响自然流转,仿佛时间本身在低语。
解说文字仅有一行:
“真正的音乐,始于倾听的勇气,终于沉默的尊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