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临别时,主持人递上一张名片:“林老师,如果您哪天愿意讲……我们随时等。”
她接过,随手夹进笔记本。
当晚,她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语苔复鸣,非因我技高,乃因众人终肯静。
传媒本无罪,罪在急于发声。
当世界习惯把沉默当作空白,便再也听不见最深的回响。
所幸,仍有年轻人愿为一段未知之音停下脚步??李姓少年全程未离岩壁半步,甚至脱鞋赤足靠近,只为减少震动。
此子非仅耳聪,更是心敏。
或可承继‘听者’之志。”
写罢合本,她取出母亲留下的旧磁带录音机,放入那卷神秘出现的带子。
再次听到那个温柔女声时,她不再震惊,反而轻声接了一句:“妈,我现在不怕犯错了。”
第三日暴雨突至。
雨水倾泻而下,敲打屋顶、院坝、竹林,奏出千变万化的节奏。
孩子们挤在屋檐下,兴奋地数着不同声响:瓦片上的噼啪、水槽里的咕咚、树叶间的沙沙……
林知遥忽然说:“今天我们不上课,来写一首雨之诗。”
“怎么写?”
一个小男孩举手。
“不用字。”
她微笑,“用耳朵和手。”
她分发纸笔,让每个孩子画出自己听到的雨声结构。
有人画波浪线代表连续滴落,有人用密集圆点表现急骤拍打,还有个女孩干脆撕下纸条拼成伞形图案,并在下面写:“这是雨打伞的声音,中间空一块,因为我的头在里面。”
李同学则画了一幅分层图:顶层是屋檐滴水的均匀节拍,中层是地面溅起的杂乱回响,底层则是地下水流暗涌的缓慢震动线条。
他在旁边标注:“我觉得大地也在听雨,只是它听得慢。”
林知遥看着这些作品,久久无言。
最后,她将所有图纸钉在墙上,拉一根细线贯穿其间,如同编织一张声音之网。
“你们知道吗?”
她轻声道,“这才是真正的交响乐。
不是指挥家挥棒而成,而是世界自己演奏的。
而我们,不过是偶然路过、有幸听见的听众。”
雨持续了一整天。
傍晚时分,村委会送来一封信,信封上盖着“素声基金会”
火漆印。
拆开一看,是一份邀请函:
>“诚邀您出席‘素声巡演’首场演出。
地点:北京国家艺术中心。
时间:三个月后。
形式:开放式声音剧场。
特别环节:播放您所在村落孩子们录制的一分钟环境音,并现场即兴回应。”
附言写着:“无需露面,只需一段音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