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接下来的两天,维斯塔尼亚峰会就在这种如同走钢丝般的微妙平衡中持续推进。
系统修复的进度条缓慢爬升,每一次细微的波动都牵动着所有玩家的神经。
会议室内的谈判桌,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博弈场——既要争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又要时刻提防脚下舞台可能出现的新的裂痕。
柳晚卿团队凭借着第一天建立的优势和持续不断的信息搜集,始终牢牢把握着磋商的主动脉。
柳晚卿本人更是将法医的严谨与洞察力发挥到了极致。
她能从对方代表一个不经意的揉额动作,推断出其昨夜内部会议的激烈程度;能从一份提案中某个词汇的微妙变更,解读出背后立场软化的信号;更能利用各方因系统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不断加固那个由她提议的“联合技术小组”
的框架,并悄然将更多关键权限纳入本方的影响范围。
栀梦的周旋与老刀的经验相辅相成,一个在台前以柔克刚,一个在幕后查漏补缺。
苏清寒继续利用技术手段捕捉信息漏洞,宋晓阳和铃兰则完美扮演着各自的辅助角色。
整个团队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柳晚卿这个核心处理器的指挥下高效运转。
利益的争夺依旧寸土不让,言语的机锋暗藏杀机。
但有了“埃文斯”
事件的前车之鉴,以及柳晚卿团队刻意营造的“紧迫感”
与“理性框架”
,整个谈判过程虽然激烈,却始终被约束在一条相对可控的轨道上,没有再次滑向彻底混乱的深渊。
终于,在系统修复进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九的时候,漫长的磋商迎来了最终环节——敲定并签署《维斯塔尼亚和平与发展框架协议》的最终文本。
会议厅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巨大的环形桌旁,代表们正襟危坐,面前摆放着厚厚的协议文件。
主席台上,年迈的主席深吸一口气,开始逐条宣读关键条款,并询问各方最后确认。
每一条款的通过,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争论和最后的讨价还价。
柳晚卿团队前期铺垫的优势在此刻显现出来,那些关于能源数据共享、冲突降级机制、人道援助协调等核心条款,大多都保留了对本方极为有利的表述。
当念到关于“争议地区临时管理与技术评估联合小组”
的章节时,会场出现了短暂的骚动。
这是柳晚卿一手推动的、也是利益牵扯最深的部分。
“……小组由各方派员组成,下设技术标准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勘探、数据采集及设施维护的统一规范……”
主席缓缓念道。
“我方对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权限界定仍有异议!”
一个强硬派的代表立刻出声反对,“这等同于将未来的资源命脉交给一个未经充分授权的机构!”
柳晚卿早已预料到会有此一出。
她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安静地等待其他几个同样在此条款上获益或态度摇摆的代表先发言。
果然,很快就有代表站出来支持:“在现有情况下,建立一个统一、公正的技术标准是避免后续争端的最有效途径!”
“我方认为,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平衡各方关切的最佳方案。”
等反对的声音被一定程度上抵消后,柳晚卿才平静开口,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主席先生,各位代表。
技术标准,并非权力的赋予,而是责任的厘清,是确保我们今日所达成的一切共识,不会在未来因数据失真或规则模糊而付诸东流的基石。”
她微微前倾身体,异色的眼眸扫过全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理性力量:“我们在此争论权限,本质上是在争论信任。
如果连最基础的数据真实性都无法保证,那么任何关于分配的讨论都将是无本之木。
这个委员会,不是为了剥夺谁的权利,而是为了给我们所有人,搭建一个可以放心进行下一步谈判的、坚固的平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