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柳晚卿在阴冷逼仄的通风管道中艰难匍匐,膝盖和手肘与金属管壁摩擦,发出细微却刺耳的声响,在绝对的寂静中被无限放大。
身后培养室里怪鱼尖锐的“咯咯”
声和制冷剂泄漏的嘶鸣已逐渐模糊,但新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上心头。
她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落脚点,整理纷乱的线索,并补充正在缓慢流逝的体力。
在管道的一个岔路尽头,一处松动的格栅后传来微弱的气流。
她谨慎地停下,侧耳倾听片刻,确认下方没有异常动静后,才用匕首小心撬开格栅。
下方是一个小型资料室,相比之前经历的狼藉,这里显得相对整洁,似乎侥幸未被那场灾难彻底吞噬。
她轻盈地跃下,第一时间将格栅复位,背靠冰冷的墙壁,锐利的目光迅速扫视整个房间。
房间四壁立着密集的档案柜,中央的长桌上散落着各种图纸和文件。
她首先确认了唯一的出口门锁完好且已从内部反锁,这才稍稍放松,将注意力转向那些可能蕴藏着关键信息的纸页。
最显眼的是一张摊开的“希望之星”
号详细结构分布图,上面清晰标注了各区域的功能:船桥、生活区、实验区,以及通常不对外开放的底层区域——核心样本库和特殊处理舱。
安苏羽日志最后一页那仓促写下的“必须去……船桥……启动……自毁……”
在她脑海中再次回响。
自毁装置的控制台极有可能位于船桥,而引发这一切的“黑潮”
源头,或者像安博士这样的关键样本,或许正被封存在底层。
她将分布图仔细折好收起,继续翻阅。
一份名为《“深渊之光”
延伸假说:论“希望荧光菌”
在“黑潮”
影响下的定向诱导可能性》的文件吸引了她的注意,署名依旧是安文博。
这篇论文的观点比之前看到的更为激进:他认为“黑潮”
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进化催化剂,它更可能携带某种“信息素”
或“模因污染”
,能够定向诱导生物朝着某个特定的、预设的畸形方向变异。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科学家最深切的担忧——“黑潮”
的背后,或许存在着某种未知的“引导意志”
。
文件旁边放着一本私人日志,风格与安苏羽那本截然不同,更简洁、更理性,属于一个纯粹的研究者。
柳晚卿翻开,前面的记录多是常规的研究观察和航行日常。
关键的转折发生在“风月20日”
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