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天下午,林浅带来一组震撼数据:过去一年中,“无声之光”
项目在全球收集到超过两千小时的手语视频样本,涵盖五十三种地方性手语体系,其中二十七种属于濒危状态。
最令人心痛的是斯瓦希里手语??肯尼亚全国仅有不到三百人仍在使用,且无统一标准。
“我们不能再等了。”
林浅说,“语言消失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快得多。”
当晚,王曜主持召开紧急技术协调会。
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在三个月内完成“全球手语地图”
的第一阶段建设。
“难点不在技术。”
语音组负责人皱眉,“而在伦理??我们不能简单地‘采集’一种文化,那是掠夺。
我们必须让使用者成为共建者。”
于是,“共造计划”
应运而生:每进入一个地区,团队不直接部署设备,而是培训当地教师、残障人士代表和技术志愿者组成“数字守护小组”
,由他们主导数据录制、标注与审核。
系统采用区块链存证机制,确保每一次贡献都被永久记录并可追溯。
第一批试点选在肯尼亚、泰国北部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
然而,就在项目启动第七天,意外发生。
一架运送基础设备的无人机在肯尼亚马赛马拉保护区上空失联。
当地合作方紧急通报:疑似被武装牧民扣押,理由是“外来组织未经许可拍摄部落仪式”
。
消息传回深圳,法务部立刻主张撤回人员、暂停项目。
毕竟,涉外冲突一旦升级,可能引发外交纠纷。
王曜却做出了惊人决定:“派甘微去。”
“她不是技术人员!”
贾会计急了,“而且她是公众人物,万一出事……”
“正因为她不是技术人员,”
王曜打断道,“她才能让对方看见‘人’,而不是‘机器’。”
三天后,甘微独自踏上旅程。
她没带保镖,也没穿品牌赞助的冲锋衣,只背了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一台萤火平板、一副手语翻译耳机,还有一段提前录好的斯瓦希里语问候视频。
她在边境小镇徒步两天,终于找到那个部落。
面对围拢过来的长矛与警惕目光,她没有说话,而是缓缓摘下墨镜,露出右耳上的助听器,然后举起双手,笨拙却认真地打出一段事先练习过上百遍的手语:
>“我不是来拿走什么的。
我是来学习的。
我也曾听不见世界,直到有人教会我用手‘听见’声音。”
寂静持续了很久。
一位年迈的女祭司走上前来,盯着她的耳朵看了许久,忽然也抬起手,打出一段古老的手势。
翻译软件没能识别,但甘微懂了??那是马赛族传说中“光明使者”
的符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