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画外音是一个年轻翻译的声音:“他们说,这片地三十年没种过药用植物,但祖先传下的歌谣里还记得它们的名字。”
王曜深吸一口气:“告诉他们,第一批种子我们免费提供,技术团队三个月内到位。”
万玉犹豫了一下:“这不符合公司财务规程……”
“那就新开一个账户,叫‘火种计划’。”
王曜打断道,“名字我起的,责任我担。”
春节临近,总部大楼却依旧灯火通明。
李铮带领的研发团队正在攻坚S-CX3配方??一款针对高原缺氧环境设计的护唇膏,原料来自青海合作牧场的紫苏籽油与雪莲提取物。
实验室墙上贴着一张手绘地图,标注着全国十二个合作基地的气候数据变化曲线。
有人戏称这是“巴王作战室”
,但更多人明白,这里没有敌人,只有等待被倾听的土地声音。
除夕夜,王曜再次来到客服中心。
值班人员比去年多了近一倍,因为海外订单激增,二十四小时轮班已成常态。
他悄悄走到角落工位,看见一名年轻男客服正耐心地教一位日本老人使用小程序上传头皮照片。
两人用英语夹杂手势交流,最后老人竖起大拇指,笑着说了一句“ありがとう(谢谢)”
。
挂掉电话后,男孩抬头看见王曜,有些局促地站起来。
“别紧张,我就来看看。”
王曜坐下问他,“刚才那个用户说什么了?”
“他说用了我们的产品,晚上睡觉不再抓头了,能一觉到天亮。”
男孩笑了笑,“他还说,原来头发也能影响心情。”
王曜点点头:“你说得对,不只是头发,是整个人的状态。”
回家的路上,他收到李铮的微信:“S-CX1论文已被《NatureMedicine》子刊接收,编辑特别注明:欢迎附录中文版全文。”
他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霓虹,忽然觉得这一切像一场梦。
十年前,他还是个为房租发愁的北漂演员;五年前,他还在为第一笔融资跑断腿;而现在,他们的研究成果即将登上世界顶级医学期刊。
但他清楚,真正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资本或流量,而是那一袋埋在雪地里的皂角种子,是张婆婆熬的那一碗红薯粥,是无数个普通人愿意相信“慢一点也可以”
的选择。
元宵节当天,央视记者再度登门,想拍一期专题片《新时代的国货之光》。
王曜婉拒了演播厅访谈的邀请,提议去南江实地拍摄。
摄制组抵达那天,恰逢“阳光计划”
年度大会。
全国各地的农户代表齐聚一堂,带着自家产的药材样品,像参加丰收节一样热闹。
老周作为主持人,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嗓门洪亮:“今年我们查得更勤!
政府补两百,我们巴不得多查几次!”
镜头扫过人群,一位藏族妇女举起手中的检测报告,激动地说:“我家的虫草地连续三年零农残,孩子考上大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