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们已经想清楚了招标的目的,计划在招标档中做足文章,提前堵上那些窟窿。
但是书中的西方世界,在这个时代仍然带着有色眼光看非洲。
被资本和利益左右的公司,就算其中有善良清醒的人,也无法抗衡主流文化的思维模式。
以这样的指导思想去做的开发方案,留给当地人的利益是怎样的,就不言而喻了。
他们甚至都不屑于遮掩他们的真实目的,在投标前就开始用传统的贿赂手法,试图买通评委会或者当地管理者,将这些人看作新买办,为了小钱就可以出卖国家资源的那种。
这其实已经引发了当管理者的信任危机。
度假也不耽误
张寰宇所在的咨询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给当地管理者制定任务书的时候提出了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把当地人的需求分别拆列成若干项目任务,招标的时候可分可合,这样各方面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都能进来,也能各展所长。
比如适合开矿的就只经营矿产,适合修桥铺路的就只做大基建这一块。
不过这种做法的弊端是需要当地有更高层面统筹全局的人,他们要有强大的管理能力,能用法律或者其他手段把这些企业都管住了,不互相妨碍。
第二种是找到一家可以信任的大的企业一揽子把所有事都承接了,由这个大企业再找分包企业。
不过为了控制分包的质量,当地管理者有权利过问,审核,随时检查,并提出替换等等。
这样对当地管理者的要求降低,对大企业的综合能力大幅提升,而且大企业的一揽子方案也一定要能明显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益才行。
总之,那家欧洲咨询公司的立场还算比较正,是真的帮助当地管理者出谋划策。
张寰宇跟这个项目已经两个多月,把这两种模式都琢磨透了,并且也比较了解当地的管理水平,光是靠上层官员有眼光有学识不行,当地其他基层人员的素质水平堪忧,就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最终若干大企业进来后,互相争抢资源,一个项目协调好几个月都未必达成共识,那么整体项目的进度就会被拖垮。
当地传统本来就不是那么讲效率的,人为管理因素拉垮下来,更是不可控的。
拖越久,成本越高,项目也越容易烂尾。
张寰宇后续给林若妍发消息,说根据目前当地政府回馈,是希望能够选择第二种模式,他们出矿山,之后见到的成果是围绕矿山的一座新城镇,里面还要包括相关产业运营。
将来也要有转型和产业提升的方案,帮助当地不止开采矿山的资源,还要培养起后续一系列的升级产业已经技术工人。
这越说越像是产业新城的格局了。
只不过国内产业新城都是科技类的产业为主,非洲这个国家还是围绕矿山和冶金方面的一系列产业。
这种题材在国内并不罕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