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当地村民协助下,他们于一处废弃粮仓地下发现了隐蔽通道,深入百米后,见到七间狭小囚室,墙上刻满稚嫩笔迹:
>“我想妈妈”
>“今天他们说我是坏孩子”
>“我会背《采莲谣》,但他们不让唱”
>“不知道外面有没有春天”
每间囚室内均设有微型忆场采集器,型号早于民声塔二十年。
证据确凿:这是一处早期“沉默实验基地”
,用于测试儿童恐惧情绪对集体忆场的影响。
最深处的房间,挂着一件小小的红裙??与孙女手中的红袄款式相同,只是尺寸更小,袖口绣着“招娣”
二字。
“原来……不止一个招娣。”
档案馆女子喃喃。
“也不止一个望归村。”
明心望着墙上的刻痕,“全国可能有上百个这样的地方,被抹去的孩子,远超我们想象。”
她们将遗址命名为“七声窟”
,并向公众开放。
参观者需佩戴特制耳机,进入时自动播放对应囚室的历史还原音频。
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前来,站在低矮的牢门前,久久不语。
就在“七声窟”
开放当日,首都议会爆发激烈辩论。
反对派议员出示数据,称近年来“负面历史回忆引发的社会焦虑指数上升百分之十八”
,要求重启“情绪稳定项目”
。
支持派则列举大量案例:老兵终于向子女坦白战争罪行,地方政府主动为冤案平反,青少年自杀率因心理疏导机制完善而显著下降。
最终,议会通过《记忆权利法案》草案,确立三大原则:
一、公民拥有知晓历史真相的权利;
二、禁止任何形式的记忆操控与情绪压制技术应用;
三、建立独立“记忆遗产保护署”
,监管所有共感类设施。
法案通过当晚,全国十七座“言脉站”
同步启动“万声归流”
仪式。
参与者手持录音设备,面向天空或土地,说出心中最想传递的话??给逝去亲人,给未曾谋面的祖先,给未来的子孙。
孙女站在望归村井边,再次披上红袄,轻声唱起《采莲谣》。
这一次,她不再独自吟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