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们要做的,是把‘言门’散出去,让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不愿遗忘的家庭,都成为节点。”
档案馆女子此时从远处走来,手中握着一份加密文件。
“刚收到的消息,”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国家真相委员会内部出现分裂。
一部分官员主张彻底拆除所有共感设施,封存技术;另一部分则提出‘改良版民声塔计划’,声称可以‘净化负面情绪’,引导‘社会和谐记忆’。”
“又是换汤不换药。”
孙女冷笑,“让他们决定过去该被怎样记住的人,永远不可能允许真相完整浮现。”
“所以,”
少年突然开口,“我们自己建一座塔。”
四人陷入沉默。
片刻后,明心缓缓笑了:“不是塔,是网。
没有中心,没有主宰,只有无数微弱却相连的声音。”
计划就此萌芽。
他们在东海荒岛建立第一个“言脉站”
,以太阳能驱动,连接修复后的共心仪,并开放开源协议,允许任何人下载声纹认证模块,自行搭建小型忆场接收装置。
消息通过地下网络悄然传播:一首歌,一段录音,一个名字,就能激活本地共鸣。
三个月内,十七个省份出现了自发组织的“回音小组”
。
有人用老式收音机改装忆场感应器,有人将祖母留下的铜铃挂在屋檐下,声称“风过即诉”
;西北牧民甚至在帐篷里挂起羊皮鼓,按《采莲谣》节奏敲击,竟真引来了轻微震颤??监测数据显示,那正是哑谷忆核曾记录过的频率波段。
与此同时,原民声塔遗址被政府宣布永久封闭。
然而,民间传言不断:深夜路过者称看见塔基渗出幽蓝雾气,空中偶有断续童声飘荡,唱的仍是那句被篡改的“莫问从前事,安心享今朝”
。
科学家无法解释,只得归为“残余电磁残留”
。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第四个月。
南方暴雨连绵,望归村外山体滑坡,冲垮了一段废弃铁路隧道。
清理时,工人们在岩层深处挖出一口青铜棺椁,无铭文,无装饰,唯有一道细缝贯穿盖面,形如唇线。
消息传开后,孙女立刻赶往现场。
当她靠近棺椁,怀中的红袄突然发烫。
她颤抖着手取出那枚铜牌,轻轻贴在缝隙处。
刹那间,整具棺木震动起来,缝隙中溢出微弱声流??不是录音,不是电子合成,而是真实、鲜活、带着呼吸质感的低语。
>“我是张招娣。
我在这里。”
全场工人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