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小舟停下动作,抬头看她:“你是怕我们变成另一种噪音?”
“是。”
她点头,“我们鼓励开口,但有没有可能,有些人更适合用画画、写字、甚至沉默来疗愈?如果我们只推崇‘说出来’,是不是也在无形中否定了其他方式?”
小舟沉默片刻,从包里取出一个U盘:“这是我最近做的声音地图。
把所有‘回声计划’收到的声音标记在地理坐标上。
你会发现,越是偏远的地方,声音越少。
不是那里没人痛苦,而是他们连‘投稿’这个动作都需要勇气。”
林小满接过U盘,插入电脑。
屏幕上缓缓展开一幅中国地图,点点亮光浮现:北京、上海、广州密集如星河;西部高原零星几点,像夜空中孤寂的萤火。
而在西南边境,竟有一个持续闪烁的红点??正是阿?所在的小镇。
“那个点,”
小舟说,“过去一个月,上传了17段音频。
最长的一段,是她对着录音笔讲了两个小时的梦。
她说梦里妈妈回来了,给她梳头。”
林小满眼眶发热。
她立刻联系当地志愿者组织,申请派遣一名懂双语的心理支持专员入驻该镇。
同时,她在公众号发布《关于“安静者”
的一封信》:
>“亲爱的你:
>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说话,请不要自责。
>
>可以只写一个字,可以画一条线,可以把眼泪滴在纸上。
>
>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这里,听着风铃的声音。
>
>我们不催促任何一种表达。
>
>因为真正的倾听,从不要求回应。
>
>它只是存在,像月光落在未眠人的眼睑上。”
推文发出三小时,后台收到一条特殊留言:【语音转文字失败,用户重复播放同一段哼唱旋律长达8分钟。
】
技术团队调取原始音频,发现那是一段极其简单的童谣,音准不准,气息断续,像是一个老人在黑暗中独自哼唱。
经过定位,来自甘肃庆阳的一个山村养老院。
林小满立即联系当地社工,得知哼唱者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晚期的奶奶,已记不清家人名字,却每天傍晚都会哼这首小时候母亲教她的歌。
她做出决定:发起“声音归档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