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五天夜里,全村人自发来到湖边。
他们用石头围成一圈,中间点燃篝火。
林小满站在人群中,举起第76号漂流瓶。
“这里面装着七个故事。”
她说,“它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生。
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曾以为,自己不会被听见。”
她将瓶子投入湖中。
湖水幽深,瓶身缓缓下沉,玻璃折射着火光,像一颗坠入深海的星。
“但它沉下去的那一刻,”
她继续说,“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回到大理后,她将这段经历写进了《听见》第59章的提纲里,并附上一句话:
>“疗愈从不局限于形式。
它可以是一封信、一段录音、一阵风铃,或是一群陌生人围着火塘,听一个陌生人讲述他的悲伤。
>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停下脚步,说一句:我在听。”
一个月后,“回声计划”
正式注册为全国性公益组织。
首批十二个线下站点在偏远乡镇、高校、医院同步启用。
每个站点都设有“无声倾诉角”
??一间小屋,一张桌,一盏灯,一本空白笔记本,和一支笔。
无需录音,无需署名,只需写下你想说的话。
第二天,它会被折成纸船,放入附近的河流或湖泊。
林小满受邀在全国心理论坛演讲。
站在台上,她没有讲数据,没有谈理论,而是播放了一段音频??七十七段声音的混剪:哭泣、停顿、深呼吸、轻声说“谢谢”
,还有风铃的余韵。
全场寂静。
结束后,一位老教授走上台,握住她的手:“很多年前,我研究创伤心理学,总想着如何‘修复’人。
可今天我才明白,有时候,人不需要被修复,只需要被允许存在。”
林小满点头:“是的。
允许脆弱,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那天晚上,她独自回到“倾听小屋”
。
庭院里,风铃依旧轻响。
她坐在台阶上,打开手机,翻到周晚那封信的最后一行:
>“记住,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唤醒另一个灵魂。”
她轻声说:“周晚,我听见你了。
而且,我把你的声音,传了出去。”
忽然,门铃又响了。
是个快递员,送来一个包裹。
寄件人栏空着,地址是云南边境的一个小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